:::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64 ms
共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怪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備、埋怨。如:「孩子都已經認錯,你就別再怪罪他了。」
|
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咎、責備。如:「歸罪」、「怪罪」。《左傳.莊公十一年》:「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孟子.滕文公下》:「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責備、埋怨。如:「責怪」、「怪罪」。《荀子.正論》:「今世俗之為說者,不怪朱、象,而非堯、舜,豈不過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論這事,只該怪我們金老爺。」
|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招懷:招撫。
(3) 詣:晉見。
(4) 自劾專命:自己上報告彈劾擅自作主。
(5) 咎:怪罪。
(6) 不期:沒有事先約定。
(7) 駱驛:同「絡繹」。 ◎2《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列傳.東海恭王彊》永平元年,彊病,顯宗遣中常侍鉤盾令將太醫乘驛視疾,詔沛王輔、濟南王康、淮陽王延詣魯。及薨,臨命上疏謝曰:「臣蒙恩得備蕃輔,特受二國,宮室禮樂,事事殊異,巍巍無量,訖無報稱。而自脩不謹,連年被疾,為朝廷憂念。皇太后、陛下哀憐臣彊,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驛不絕。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 ◎3《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馮柱將虎牙營留屯五原,罷遣鮮卑、烏桓、羌胡兵,封蘇...
|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中,讓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請求原諒。寬宏大量的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反而與他結交,兩人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原文中的「刎頸之交」就用來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
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怨上天,怪罪他人。語本《論語.憲問》。[例]這件事的失敗純粹是個人的疏失,絕不可怨天尤人。
|
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責罰、怪罪。如:「既往不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國人皆咎公。」
|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露出臂膊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兩人反而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負荊請罪」,用來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和原諒。
|
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詰問、怪罪。[例]自責、指責、責讓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