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恆春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鎮名。位於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上,隸屬屏東縣,面積約一百三十六平方公里。西南隔巴士海峽和菲律賓相望。四季如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久不變的。如:「永恆」、「有恆」、「恆心」、「恆久」、「恆產」。
平常普通的。如:「恆規」、「恆情」、「恆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季的第一季。如:「春天」、「春季」、「春光明媚」、「春寒料峭」。
生機。如:「妙手回春」。
指男女情愛之事。如:「春情」、「春心」、「懷春」。
青春:年輕、年少的時代。如:「青春不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政區域之一,置於縣下。如:「鄉鎮」、「鎮公所」。
壓制、壓服。如:「鎮壓」、「鎮邪」。
安定。如:「鎮定」、「鎮痛」、「鎮靜」。
用來壓東西的器具。如:「紙鎮」、「文鎮」。
用冰使飲料或水果冰涼。如:「冰鎮酸梅湯」。
整、全。如:「鎮日」。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三月,日本藉口琉球難民為臺灣牡丹社生番殺害,出兵犯臺,占據琅𤩝(今屏東縣恆春鎮),清廷派員與之交涉,時經半載,方於是年九月簽定中日北京臺事專約三條,而使日軍撤退,史稱為「牡丹社事件」。也稱為「琅𤩝事件」。
卑南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原住民族群之一。分布於臺東卑南溪與太麻里溪流域的山麓或平地,以農耕或漁獵為生。[例]卑南族先民活動遺址的發現,是臺灣考古界的重要成就。
長濱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東海岸所發現的古文化遺址之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主要遺址有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鼻。距今約五千年至一萬五千年。遺物以打製石器為主,另有少許骨器。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