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悖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惑亂、昏亂。《荀子.性惡》:「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列傳.王翦》:「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
2.指叛亂。晉.干寶《搜神記》卷六:「是時趙王悖亂,遂與六國反,外結匈奴以為援。」宋.王讜《唐語林.卷三.識鑒》:「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禍,悖亂之患,莫不由此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條理、秩序的。如:「散亂」、「雜亂」、「一團亂」、「亂哄哄」、「亂七八糟」。
混淆。如:「以假亂真」。
隨便、任意。如:「亂動」、「亂來」、「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戰爭、騷動。如:「戰亂」、「叛亂」、「動亂」、「亂世」。
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如:「淫亂」、「亂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如:「並行不悖」。
忠言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良藥苦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1>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2>己疾也;忠言拂3>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孔子家語.卷四.六本》。 (2) 已:止,此指治癒。 (3) 拂:音ㄈㄨˊ,違逆不順。〔參考資料〕 《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孔子曰:「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怪力亂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怪異、暴力、悖亂、神鬼等違背情理的事。《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晉書.卷九五.藝術傳.贊曰》:「怪力亂神,詭時惑世,崇尚弗已,必致流弊。」
循表涉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為治,豈不悲哉!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逆耳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逆耳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民怨盈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路都可聽到民怨,形容人民怨恨到達極點。《宋書.卷七四.列傳.臧質》:「敗道傷俗,悖亂人神,民怨盈塗,國謗彌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