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真誠與虛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張湯李廣,為吏所簿,別情偽也。」
2.虛實,尤指弊病。《管子.七法》:「言實之士不進,則國之情偽不竭于上。」《新唐書.卷一七○.王鍔傳》:「鍔小心,善刺軍中情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如:「偽裝」、「偽鈔」、「偽造文書」。
不合法的。如:「偽政權」、「偽政府」、「偽滿洲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怒、哀、樂的內心感受。如:「心情」、「情緒」。
男女之間的愛意。如:「愛情」、「談情說愛」、「情竇初開」、「情投意合」。
親屬之間的情感。如:「親情」、「手足之情」。
友誼、交誼。如:「人情」、「友情」、「交情」、「情同手足」。
狀況。如:「情況」、「情形」、「情節」、「實情」、「病情」。
出奇制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明史.卷一七一.王越列傳》:「(王越)久歷邊陲,身經十餘戰,知敵情偽及將士勇怯,出奇制勝,動有成算。」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穀,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廢乎?《軍志》1>曰:『允當2>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3>。』此三志者,晉4>之謂矣。」 〔注解〕 (1) 《軍志》:周代的兵書,現已亡佚。 (2) 允當:公平適當。 (3) 不可敵:不可與之為敵。 (4)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左傳.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晉師救鄭。荀林父將中軍,先縠佐之;士會...
閱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歷、經驗。《老殘遊記》第七回:「先生閱歷最多,所謂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文明小史》第三○回:「究竟老表弟在官場閱歷多年,說來的話總還好聽。」
尊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高尚、高貴。《南史.卷四四.齊武帝諸子傳.文惠太子長懋等傳.論曰》:「夫帝王子弟,生長尊貴,情偽之事,不經耳目。」《紅樓夢》第六一回:「就是這樣尊貴。不知怎的,今年這雞蛋短的很,十個錢一個還找不出來。」
天假之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天延長其壽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魏書.卷五五.列傳.劉芳》:「劉生堂堂,搢紳領袖,若天假之年,必為魏朝宰輔。」
險阻艱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遭受的艱險困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老殘遊記》第七回:「先生閱歷最多,所謂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也作「艱難險阻」。
殺生之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控生死大權。《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擅殺生之柄,通壅塞之塗,權輕重之數,論得失之道,使遠近情偽必見於上,謂之術。」也作「殺生之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