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45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慣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的、習慣的。如:「老師舉例說明這個動詞的慣常用法,希望同學可以更加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性。如:「習慣」。
經常做的、成習性的。如:「慣竊」、「慣技」、「慣例」。
溺愛、縱容。如:「嬌生慣養」、「這孩子被慣壞了。」
韌力(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份中找到八項與個體復原力有關的保護因子分別為,學校的素質、凝聚的家庭、鄰近的資源、願意付出的成人、慣常行為的楷模、對偏差行為的高控制力、重視成就的價值、重視健康生活型態的價值。綜觀其要點乃強調個體的內在人格因素、氣質因素、對情境的知覺因素以及與情境的互動因素所形成的外在行為型態,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復原力的發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韌力英文關鍵字:resilience 參考資料1. 鄭峰銘(2006)。受刑人家庭復原力的探討。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
常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慣常奉行的規矩。唐.范攄《雲谿友議.卷上.古製興》:「其所試賦,則准常規。」《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賈公見姻事不就,老婆又和順了,家中供給又立了常規,捨不得擔閣生意,只得又出外為商。」
社會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l action):肇因於人自身的情感系統,當事人直觀情緒反應或心靈感受,就是產生行動的關鍵。4.慣常性行動(traditional oriented action):當行動者認可傳統的風俗、行事習慣,自然地依照過往的方式來行事,不需有太多思考,就是慣常性的行動。而後來的派森思(Talcott Parsons)認為人類行動是社會學運作的基本要件,並指出下列四個要素:1. 行動主體(subject):行為者自身2. 目標(goal):行為者思維中所...
蒙特梭利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科學的教育作預備(李德高,1997)。  Montessori教學法最原初的設計,乃是利用幼兒最慣常使用感官吸收新知的特性,設計成不同領域的教材內容,其教學法也從歐洲大陸傳遍至各大洲,創建舉世聞名的蒙特梭利教學法。近代追隨蒙氏教育研究的學者,進一步把教學法從原初的運動、感覺、語文和知識性四大領域教育,細分為「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文教育」及「文化教育」等五大體系(劉嘉琳,2006;謝淑貞,2006),之後又將地理、地質、歷史、天文、植物、動物等課程納入文化教育之中,以架構出完整的蒙特梭利教育體...
婚姻市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kways)、民德(moral)、及法律(law),而個人的擇偶行為及受此約束。 民俗指平常生活中的慣常行為,亦即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行為模式,也代表著社會所期待個人表現出的行為。例如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男方年齡較女方大為普遍的現象,若非如此,則可能引來他人奇異眼光。 民德對個人行為的約束力較民俗大,關乎個人在道德層次上對於是非善惡的評判基準。例如在過去台灣農村社會中,若女子未婚懷孕,被社會視為違反道德,社會將對其或其家庭施以無形壓力,甚至可能使該女子無法再繼續待在該社群中。 法律係指運用政治上的權威而致病的準則,對處在該社...
動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每每,指慣常的行為。《儒林外史》第一回:「又自己不來,遣幾個粗夯小廝,動不動大呼小叫,鬧的王冕不得安穩。」《文明小史》第三○回:「你們這般年輕人,總是拜服外國,動不動讚他好。」
門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江南大戶人家有慣常使喚的產婆、媒婆、和尚和尼姑等,稱為「門徒」。《通俗常言疏證.釋道》引《冊府元龜》:「唐開元二年,制百姓家多以僧尼道士為門徒,相與往還,妻子無所避,甚成敝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