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3.45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慧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515~577)俗姓李,武津(今河南省上蔡縣東)人。十五歲出家,專誦《法華經》,後從慧文禪師修禪。因北方戰亂,遷移南方,遊化十四年,在陳光大二年(西元568)入住南岳,說法修禪,陳地信眾望風歸附。他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並推廣應用在日常行事上,倡導法華安樂行。弟子甚多,以智顗最著名,後世尊為「天台宗三祖」。著作多為口授的講義,由弟子筆記整理而成,如《無諍行門》二卷、《安樂行》一卷,自著的有《誓願文》一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如:「思慮」、「思考」、「思索」、「思量」、「胡思亂想」。
懷念、想念。如:「相思」、「思念」、「思慕」、「思鄉」。
想法、意念。如:「構思」、「文思」、「心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明靈敏。如:「聰慧」、「智慧」、「秀外慧中」。
習佛的悟性。如:「慧根」。
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啟發智慧思想。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
智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陳、隋時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陳,字德安,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人。中國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二十三歲拜慧思為師,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並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發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各二十卷及《四教義》等傳也,生前度僧四千餘人,傳業弟子三十二,以灌頂、智越等最著名。
天台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隋僧智顗所創,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稱為「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故也稱為「法華宗」。強調止觀雙修的原則,發明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時八教判釋整體佛法。在傳承系譜上,尊龍樹為初祖,以北齊慧文為二祖,慧思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來,代代相傳。十一世紀初,因爭論智顗《金光明玄義廣本》的真偽,分為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傳者都是山家派。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