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3.4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允、承諾。《紅樓夢》第六回:「那板兒纔五六歲的孩子,一無所知,聽見帶他進城逛去,便喜的無不應承。」《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幕府裡得著了這個消息,凡是沖天炮有什麼事,或是應承了余小琴的請託,叫幕府裡擬批擬稿。」
2.照應、照料。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老漢既忝在鄰居,秀才但放心前去,不揀有甚欠缺,或是大員外老安人有些疾病,老漢自當早晚應承。」
滿口應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口答應。《三國演義》第五六回:「但說的話,主公只看我點頭,便滿口應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回答、表白。[例]應承、坦承、承認
賠了夫人又折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便宜不但沒有占到,反而吃大虧。參見「陪了夫人又折兵」條。《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當初桂生欺負施家,不肯應承親事,誰知如今不為妻反為妾,雖是女孩兒命薄,也是桂生欺心的現報。分明是:周郎妙計高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程朝奉只得忍氣吞聲,不敢回答一句。又害那趙孝打了屈棒,免不得與金朝奉共出些遮羞錢與他,尚自喃喃吶吶的怨悵,這教做『賠了夫人又折兵』,各自散訖。」
逼上梁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顧盻:留神、費心。 (6) 聲喏:拱手作揖,稱「諾」致意。喏,同「諾」,古人表示致意或應承之詞。 (7) 教頭:指教練武藝的老師。 (8) 爭奈:怎奈、無奈。
攛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慫恿,從旁勸唆人去做某事。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也曾聽杜宇,他那裡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指揮執意既堅,張都管又在傍邊一力攛掇,興兒只得應承。」也作「攛弄」。
承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允、同意。如:「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承諾。」《清史稿.卷一五八.邦交志六》:「凡俄國允讓之利益,中政府悉承諾之。」
2.指應允的話或同意的事。如「信守承諾」。
答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同意、准許、承諾、容許、應許、應承、應允、願意、允諾、允許
傾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盡心、誠心。《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大丈夫既遇明主,自當傾心相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丁戌見盧彊傾心付托時,也是實心應承,無有虛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