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運而生     
瀏覽人次:6669 收藏人次:343748
順應天命或時勢而降生。唐.王勃〈益州夫子廟碑〉:「大哉神聖,與時回薄,應運而生,繼天而作。」《紅樓夢》第二回:「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也作「應運而起」、「應運而出」。
    
瀏覽人次:45267 收藏人次:2244628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瀏覽人次:37581 收藏人次:4099834
連接詞: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若、如。如:「人而無信」。
    
瀏覽人次:18650 收藏人次:6872617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非常。如:「生恐」、「生怕」。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瀏覽人次:8154 收藏人次:3580292
移動、旋轉。如:「運動」、「運行」、「運轉」。
運輸。如:「裝運」、「運貨」、「海運」、「空運」、「客運」。
靈活使用。如:「運筆」、「運用」。
生命中可能碰到的遭遇。如:「命運」、「好運」、「運氣」。
運動會的簡稱。如:「校運」、「區運」、「亞運」、「奧運」。
應運     
瀏覽人次:371 收藏人次:0
順應時運。《文選.干寶.晉紀總論》:「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碩量,應運而仕。」唐.李白〈上雲樂〉詩:「陛下應運起,龍飛入咸陽。」
夷夏觀念     
瀏覽人次:6040 收藏人次:0
以犬戎族為主的西部民族滅了西周。這對華夏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夷夏之防的理論便應運而生。夷夏之防開始有反侵略﹑禦外侮的含義﹐隨著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民族仇恨的增長﹐逐漸添加了一些大漢族主義的內容﹐如認為夷夏種屬不同﹐先天就有優劣之分。在《國語‧周語中》不是將戎狄罵作“豺狼”﹐就是誣稱他們為“禽獸”﹐根本不把戎狄當作人﹐主張夷夏不通婚﹐不通禮﹔或則認為戎狄與華夏雖然本來是一家。但由於戎狄的祖先不遵守禮義﹐犯了罪﹐被流放到邊疆﹐形成戎狄之族﹐至今也沒有變好(《國語‧周語上》)。這兩種觀點都是對周邊民族的歧視...
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2563 收藏人次:235915
社會呼籲“複歸人性”的聲浪日益高漲。正是在這種日趨濃重的“無奈”與“懷舊”社會氛圍之中,人本主義教育應運而生,成為人們新的寄託。社會改造主義課程理論:強調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社會重建將「社會」視為課程的重要實體,學生必須學習社會中的各種面向與問題,如此才有能力去克服阻礙,並創造一個具有正義和公理的理想人類社會。然而傳統課本中的社會學、政治學並不是他們課程學習的內容,他們要學生走入社區,親身去觀察訪談,找出實際問題所在,並建構出一套得以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假設模板:Edu-stuben:Curriculum theory
問題導向學習模式(Problem-based_Learning_Model)     
瀏覽人次:2209 收藏人次:336053
作、分享。在此一主動學習之過程中,自我導向學習 (self-directed learning) 便應運而生,因此在問題導向學習中學習者必須 1.確認問題,建立假設,2.評估與問題相關的知識,確認學習議題,3.發展學習目標,規劃所需要了解資源之時間進度表,4.依其目標擬訂計畫,5.自我 導向學習,6.在團隊中分享資訊與想法,7.運用所獲得知識,並執行其計畫,8.自我評鑑及省思。簡言之,自我導向學習可包括三大階段,首先,必須確認學習目標;其次,尋找學習議題;最後,則是進行自我評鑑。同時,Shanley和Kelly認為在此自...
零容忍     
瀏覽人次:2025 收藏人次:352293
已經危及到校園師生以及社區民眾的生命安全,到達不能容忍必須立即阻止的地步,所以零容忍的政策便在校園中應運而生。在美、加等國的校園暴力與犯罪事件當中,以槍枝、毒品的氾濫以及酗酒為校園安全最重大的因素。校園中曾發生學生攜帶槍械射殺校長、老師、同學的事件,而校園中學生集體吸食毒品、販賣毒品的情形也經常出現,酗酒行為所引發的槍擊與性侵害事件令人怵目驚心。為維護校園安全與紀律,多數公立學校開始採取零容忍、穿制服、訪客簽名、使用金屬探測器、警察站崗、講授防制暴力課程、驗血驗尿等政策與措施。絕大多數的學校對槍械及刀、劍等武器採取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