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懸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粒狀物漂浮在空氣或液體中,不因重力而沉降。
混合液懸浮固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LSS為估計生物處理池內懸浮性污泥濃度的方法。MLSS測定法是將已知體積的樣品通過玻璃纖維濾紙,使懸浮物被截留於濾紙上,再將濾紙於烘箱103~105℃烘乾至恆重。以天秤求得實驗前後濾紙增加的重量便可以算出MLSS,單位mg/ L。污泥主要由微生物聚集而成的膠羽構成,但亦會有無機顆粒及纖維等非生物固體嵌入膠羽內。因此,MLSS無法代表真實的微生物含量。
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測MLSS的濾紙再以550±50℃灼燒至恆重,一般需要15-20分鐘,灼燒後所減少的重量屬於有機體,即為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比MLSS更能夠代表生物反應槽內真實的生物質量。典型的生物處理系統的MLVSS/MLSS比值大約是0.8。
懸浮成長式生物處理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生物在反應槽中呈懸浮狀態下,藉曝氣或機械攪拌,使進流之污水或污泥,充分與微生物接觸,以進行生物反應之一種生物處理法,其所增殖之微生物於沈澱池或分離槽中分離之一部份再迴流至反應槽以維持一定濃度,另一部份以廢棄污泥排出之。活性污泥法、氧化塘等屬此類。
懸浮物,懸移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所含有的沈滓可以依其運移形態區分為兩個類別,其一為受推移力作用而沿著底床面移動,其二為混合於水中與水體一齊移動;前者稱為推移質,後者則稱為懸浮質。
  懸浮質顆粒在水中運移時,所受到的作用力計有:顆粒本身的重力、水的浮力、紊流昇舉力及水流拖曳力等四種。顆粒本身的重力被水的浮力抵消一部分之後即為淨重力,淨重力如果大於紊流昇舉力,則顆粒往底床方向沉降;反之,則往水面方向揚昇。紊流昇舉力依紊流強度而異,一般渠流的紊流強度往底床方向增加,因此紊流昇舉力亦是往底床方向增大,也就是說愈在接近底床時,單位面積上可以懸浮顆粒就愈多。水流拖曳力則將懸浮於水體中的顆粒沿著渠流方向移動,而造成懸浮...
懸浮固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懸浮於水中的固體物質,包括不溶於水的污泥,粘土,有機物,微生物等細小粒子。是量度水質污染程度之指標之一。通常是將一定體積之水樣經過一特定孔隙的濾紙過濾,測定經烘乾後殘留在濾紙上固體之重量。是工廠放流水經常需檢驗的項目之一。
懸浮固體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懸浮固體物又可稱為非過濾性(nonfilterable)固體物,係指水中無法通過過濾器的固體物。其測定方法是以定量的水樣通過濾紙,濾紙經烘乾稱重後而求得。測定懸浮固體物最常用的濾紙為玻璃纖維濾紙(glass-fiber filter)(Whatman GF/ C),其孔徑約為1.2微米,亦有使用多碳酸鹽薄膜濾紙(polycarbonate membrane filter)的。然而由於玻璃纖維與多碳酸鹽薄膜濾紙的結構不同,即使兩者具有相同的孔徑,所得的結果將會稍有不同。懸浮固體物的量不僅和廢水透明度及濁度有密切關係,在一般的都市污水中,則與BOD值大致上是呈比例關係的。
懸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懸浮在空氣或液體中的粒狀物。
懸浮物攝食生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以特化的濾食構造或分泌黏液攝食水中浮游生物或有機碎屑的動物,例如海綿、牡蠣、海鞘等。牠們具有特化的鰓、觸手、觸手冠或篩網狀的構造,經由過濾大量的水體,而自水體中獲得食物。有些珊瑚、多毛類或腹足類會分泌黏液網,用來黏附食物顆粒;鬚鯨則以特化的鯨鬚來過濾水中浮游生物。大多數的懸浮物攝食生物行固著生活,而且會在體內累積重金屬、有機物等污染物質,常被當做環境污染的指標生物。
懸浮微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懸浮在空氣中之粒狀物質之總稱,包括10微米以下可被人體呼吸道吸入者,及10微米以上者,兩者總合稱為總懸浮微粒。總懸浮微粒為評量大氣中粒狀物質污染程度之指標。一般利用高流量採樣器,採氣流量在1.1~1.7m3/min,用適當之濾紙(玻璃纖維濾紙或石英濾紙)連續採樣24小時,所得微粒之總量,即為總懸浮微粒之二十四小時平均濃度。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所定之總懸浮微粒濃度二十四小時平均值為 250μg/m3,年幾何平均值為 130μg/m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