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戒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陀所制定的各種戒,如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在家五戒、八關齋戒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一》:「戒法,此即體,通出離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備。如:「戒嚴」、「戒備」。
警告、勸導。如:「警戒」、「勸戒」、「訓戒」。
革除、改掉。如:「戒除」、「戒菸」、「戒酒」。
宗教上的規範約束。如:「齋戒」、「守戒」、「戒律」。
戴在手指上的環狀飾品。如:「鑽戒」、「金戒」、「戒指」。
立身處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養自身,為人處世。指在社會上自立及與人們相處往來。晉.無名氏〈沙彌十戒法并威儀序〉:「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禮儀為本。」《魏書.卷四三.列傳.劉休賓》:「若僧祐赴母弟之難,此是其私。而亡父本為大丈夫,立身處世,豈可顧妻子而虧高節也!」
沙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語音譯。佛教稱出家受十戒,尚未受比丘戒的男子。〈沙彌十戒法并威儀〉:「汝今已受沙彌十戒竟,當盡形壽頂戴奉持,終身不得犯。」
十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沙彌和沙彌尼所受的十條戒律,即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香鬘、不聽視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沙彌十戒法并威儀〉:「汝今已受沙彌十戒竟,當盡形壽頂戴奉持。」
八關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禁閉之意,嚴禁不正當的行為,使之不犯。八關齋是佛教八戒法和齋法的合稱。八戒為: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坐高廣大床,七、不著花鬘瓔珞,八、不習歌舞伎樂。齋法指過午不食。合此九條戒律,稱為「八關齋」。《增一阿含經》卷一六:「持八關齋,閉塞六情,防制五欲。」也稱為「八關齋戒」、「八齋戒」、「齋戒」。
戒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受戒者接受戒法之後,產生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下》:「戒體者,所謂納聖法於心胸。」唐.白居易〈題道宗上人十韻〉:「精潔霑戒體,閒淡藏禪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