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5 ms
共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兵器收聚而藏。《說文解字.戈部》:「戢,臧兵也。」《國語.周語上》:「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
2.收斂。《詩經.小雅.鴛鴦》:「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愛。」
3.止息。如:「戢怒」。《南史.卷六九.虞荔傳》:「願將軍少戢雷霆,賒其晷刻。」
姓。如明代有戢如止。
|
戢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魚唼水的聲音。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
|
干戈載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載戢,儲藏存放。語本《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干戈載戢比喻戰事停止平息,不再訴諸武力。《抱朴子.內篇.釋滯》:「干戈載戢,繁弱既韜。」《舊五代史.卷一一八.世宗本紀五》:「即今南北才通,疆場甫定,是玉帛交馳之始,乃干戈載戢之初。」
|
戢鱗潛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靜止不游,鳥收起翅膀不飛翔。比喻退隱不出仕。《晉書.卷一.宣帝紀》:「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
戢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息兵、止兵不用。《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唐.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詩:「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
|
戢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如:「干戈不興,戰事戢止。」
|
戢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起翅膀,停止飛翔。比喻歸隱不出仕。唐.王昌齡〈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詩:「馮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
|
斂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斂約束。《明史.卷三二九.西域列傳一.哈密衞》:「否則羈其使臣,發兵往討,庶威信並行,賊知斂戢。」《三國演義》第六五回:「法正聞之,亦自斂戢。」
|
戢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止不游動的魚。南朝梁.張率〈詠躍魚應詔〉詩:「戢鱗隱繁藻,頒首承淥漪。」
|
戢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身。唐.沈既濟《任氏傳》:「崟周視室內,見紅裳出於戶下。迫而察焉,見任氏戢身匿於扇間。」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