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8.10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戰敗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爭中失敗的國家。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成為戰敗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仗、爭鬥。如:「戰爭」、「戰鬥」、「抗戰」。
與爭鬥有關的。如:「戰場」、「戰術」、「戰略」。
抖動。通「顫」。如:「膽戰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輸、負。與「勝」相對。如:「失敗」、「戰敗」、「打敗」、「敗北」。
毀壞。如:「敗興」、「敗家」、「敗壞門風」、「傷風敗俗」。
腐爛、凋殘。如:「腐敗」、「殘花敗柳」、「枯枝敗葉」。
戰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戰爭中失敗。《戰國策.魏策二》:「梁君田侯恐其至而戰敗也,悉起兵從之,大敗趙氏。」
2.打敗、戰勝。《三國演義》第一○回:「李傕、郭汜自戰敗西涼兵,諸侯莫敢誰何。」
各自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代,宋、鄭兩國交戰,宋國主帥華元因宰羊犒賞三軍時,獨獨漏掉車夫羊斟,使羊斟懷恨在心,故意使華元被俘,導致宋國戰敗的故事。比喻各依自己的主張行事。《三國志.卷六二.吳書.胡綜傳》:「諸將專威於外,各自為政,莫或同心。」亦比喻政令不統一。
維也納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洲秩序的法律與政治外交體制。 內涵 補償與回復除了奧地利之外,而參與的國家包括了俄國、英國、普魯士和戰敗國的法國本身。維也納會議所欲極力維護的價值,包括了:國際政治的權力平衡,重新建構歐洲均勢狀態、保守專制的價值等。在這些問題之下,列強首要的課題便是:如何處理法國的問題、如何重新分配拿破崙所重劃的版圖。 正統在正統原則下,法國的波旁王朝獲得復辟,路易十八登上法國的王位;而領土的重新分配方面,則秉持著恢復和補償原則,較重要的部分有:俄羅斯瓜分了大部分的波蘭土地、瑞典兼併了挪威、波蘭和比利時的合併等、奧地利獲得波蘭的加里西亞...
巴黎和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法、英、日、義等協約國於西元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對戰敗國德、奧、土、保、匈五國簽訂的和約。主要內容為:德將阿爾薩斯、洛林兩地交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凡德國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規定萊因河以東五十公里為非軍事區,並限制德國軍備,且需支付美、英、法等國巨額賠款。因和約內容極為苛刻,致使德國國內經濟不穩定,形成日後希特勒崛起,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
賠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敗國向戰勝國補償作戰損失的費用。《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有幾位督撫又見機,就隨便拿幾個人去搪塞,如今捉到了凶手不算,還要賠款。」《孽海花》第六回:「總算沒有另外賠款割地,已經是他折衝樽俎的大功,國人應該紀念不忘的了!」
各自為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各自為政」。見「各自為政」條。01.宋.李覯〈寄上孫安撫書〉:「大抵東南土田美好,雖其飢饉之歲,亦有豐熟之地。比來諸郡,各自為謀,縱有餘糧,不令出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