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3.06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戰鬥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鬥訓練是救國團利用寒暑期所舉辦的一種青年自強活動,由於此類活動特別強調戰鬥性及挑戰性,故稱戰鬥訓練。四十餘年來,救國團所舉辦的各類活動不勝枚舉。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並不盡相同;早期與後期戰鬥訓練的涵義也有差別,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茲分別說明如下:
  救國團成立初期,在體制上隸屬於國防部,適值政府遷臺未久,救國團在民國四十二年(1953)至五十年寒暑期所舉辦的各類營隊活動,旨在培養青年的戰鬥精神、愛國心及反共思想;活動內容包括戰鬥訓練(狹義的)、學術活動、體育活動、文藝康樂活動、山野活動、軍中服務、農村服務等。這些營隊活動在當時統稱為「青年戰鬥訓練」,是為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軟潔白的熟絲絹。如:「這瀑布像條白練。」
反覆學習。如:「練習」、「練舞」、「練球」。
熟悉、老到。如:「精練」、「老練」、「熟練」、「練達」。
經歷、閱歷。如:「歷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仗、爭鬥。如:「戰爭」、「戰鬥」、「抗戰」。
與爭鬥有關的。如:「戰場」、「戰術」、「戰略」。
抖動。通「顫」。如:「膽戰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教誨。如:「教訓」、「訓示」、「訓誨」、「訓斥」、「訓勉」。
可遵循的言語。如:「古訓」、「庭訓」、「校訓」、「家訓」、「不足為訓」。
解釋文字的意義。如:「訓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抗爭。如:「戰鬥」、「鬥爭」、「明爭暗鬥」。
使動物相鬥。如:「鬥狗」、「鬥雞」。
比賽、競賽。如:「鬥法」、「鬥智」、「鬥棋」。
奮鬥:努力求勝。如:「團結奮鬥」。
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操練兵士。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詩:「指麾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吾處兵間久,今始識訓練法。」
2.經由有計畫、有步驟的指導,使受訓者具有某種特長或技能的教育方法。
戰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武力相爭鬥。《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三國演義》第三三回:「尚無心戰鬥,逕奔幽州投袁熙。」
卑南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原住民族群之一。分布於臺東卑南溪與太麻里溪流域的山麓或平地,以農耕或漁獵為生。[例]卑南族先民活動遺址的發現,是臺灣考古界的重要成就。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