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拄著走路的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拄著走路用的棍子。如:「手杖」、「枴杖」。《論語.微子》:「植其杖而芸。」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詩:「衰顏動覓藜床坐,緩步仍須竹杖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與手有關的。如:「手杖」、「手榴彈」。
夸父逐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古神話故事。傳說夸父威猛好勝,乃與太陽追趕競走,總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黃河、渭水仍然不夠,再往北邊大澤去找水喝,卻渴死在途中。他隨身的手杖棄置在地上,後來長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經.海外北經》。後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壯志但未竟大業。南朝宋.釋僧愍〈戎華論折顧道士夷夏論〉:「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當五道群品,無非是佛,斯則是何言歟!真謂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兩袖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詩中描述才剛出門,迎面而來的清風就灌入衣袖中,只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他拄著手杖伴隨月光漫步到長橋。「兩袖清風」可能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就用來形容瀟灑飄逸、超脫凡俗的樣子。 + 「兩袖清風」原作「清風兩袖」。明代廣泛流傳一則關於于謙為官清廉的故事,內容是說于謙之前的河南官吏在回京城議事時,都會順便帶點絹帕、磨菇之類的地方特產,當作交際應酬的禮品。可是于謙在當河南巡撫時,每次回京城議事都不曾帶任何珍貴的物品去饋贈權貴,藉以拉攏關係,還寫下一首〈入京〉詩說道:「那些地方特產本是供人民享用,只因官員強行搜括反使人們遭殃。回京時,我是什麼也沒帶,只有『清風兩袖』去朝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支撐身體,幫助行走的手杖。如:「鐵枴」、「枴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杖。通「枴」。《紅樓夢》第一三回:「賈珍此時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則過於悲痛了,因拄個拐,踱了進來。」
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社會進步開化的狀態。[例]人類由野蠻步入文明,中間曾經歷過長久的摸索與努力。
拐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撐身體的手杖。《儒林外史》第一回:「敲了一會,裡面一個婆婆,拄著拐杖,出來說道:『不在家了。』」
枴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人扶持的手杖。如:「爺爺的枴杖是用上好的木材做成的。」也作「枴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