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2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鐲子,戴在腕上的環形飾物。《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金手鐲有兩三付,赤金冠子兩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的兩臂。如:「雙手」、「手臂」。
手掌。如:「手相」、「手心」。
做事的人。如:「助手」、「人手不足」。
稱技藝專精的人。如:「高手」、「好手」、「鼓手」、「國手」。
小巧而易於攜帶的。如:「手冊」、「手帕」、「手電筒」。
親自。如:「手刃」、「手書」。
人工的。如:「手排」、「手工」。
處理事情的方法。如:「心狠手辣」、「眼高手低」。
拿著。如:「人手一冊」。
量詞。用於計算技能、本領的單位。如:「露兩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戴在手腕上的環形裝飾品。如:「玉鐲」、「手鐲」。俗稱為「鐲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帶在臂上或手腕上的環形飾物。俗稱為「手鐲」。《南史.卷一六.王玄謨傳》:「女臂有玉釧,破冢者斬臂取之。」宋.歐陽修〈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詞:「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手鐲類的飾品。明.陶宗儀《元氏掖庭侈政》:「一人獻柳金簡、翠腕闌。」
跳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腕釧,手鐲。魏.繁欽〈定情〉詩:「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也作「條脫」。
珍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惜重視。[例]她很珍視這個手鐲,因為它是奶奶唯一的遺物。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1974年爾雅出版社出版書目時夏來信之評價,而在當年該社就為其出版《煙愁》。)他以為《一對金手鐲》、《髻》這些文章,早該取代朱自清的《匆匆》、《背影》成為中學教材,甚至列入「諾貝爾文學獎」毫不遜色。琦君謙虛地說:「我這個是土作品。」夏說:「土有土的好處。」琦君的作品,在現今包括中國在內的華文界甚具影響力。 資料來源[1]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109702211
十三行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鐵器主要是鐵刀和鐵釘,也包含其他金屬器,主要是金、銀、銅質的裝飾品,而玻璃製品則包括了玻璃耳玦、玻璃手鐲、和玻璃珠等。此文化階段的生產工具已經逐漸由石器轉變到鐵器,大大增加了生產的效率。出土遺物中也發現了宋堂時期的古錢和中國的瓷器,也說明了十三行文化居民已經與中國東南沿岸的漁民,有商品的貿易交換(註二)。十三行文化另一項特徵則是從地面價高的干欄式房屋。十三行文化的埋葬習俗,以頭朝西南,臉朝西北的屈肢側身室外葬為主,常見的陪葬品有陶罐、青銅板、鐵刀等。從無頭葬的出現可知,當時聚落或族群之間可能有戰爭或獵頭的行為(註一)。 ...
條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腕飾、手鐲。唐.徐聖《初學記.卷四.五月五日.敘事》:「又有條達等織組雜物,以相贈遺。」也稱為「條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