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扳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射箭時戴於大拇指上的指環。多用玉或象骨製造,後作為裝飾品。《海上花列傳》第二一回:「仲英套上扳指,掛上錶袋,手執摺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向某一方向拉。如:「向上扳開」。
2.將物體反轉過來。《紅樓夢》第二六回:「寶玉纔走上來,要扳他的身子,只見黛玉的奶娘並兩個婆子卻跟了進來,說:『妹妹睡覺呢,等醒了再請來。』」
3.挽回頹勢。如:「將比數扳平」。
1.攀折。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香徑裡扳殘草色,雕闌畔折損花容。」
2.攀附。通「攀」。《楚辭.嚴忌.哀時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倈者不可與期。」《二刻拍案驚奇》卷六:「金家父母見說了,慚愧不敢當,回覆媒媽道:『我家什麼家當,敢去扳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指紋」、「食指大動」。
用手指頭直比。如:「指鹿為馬」、「牧童遙指杏花村」。
朝向、對著。如:「時針正指著十二點。」、「請你不要用槍指著我的頭。」
點出。如:「指點」、「指明」、「指教」。
希望。如:「指望」。
直立起來。如:「令人髮指」。
斥責。如:「千夫所指,無病而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射箭時套在大拇指的器具。以象骨製成,用來鉤拉弓弦。《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葉,童子佩韘。」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扳指》:「以象牙、晶玉為之,著於右手之大指,實即古所謂韘。」
抵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婦女做針線時,套在右手中指尖端,借以抵住針的尾端,幫助使力的器物。以銅做成圓管狀,表面凹點密集,形似扳指。也作「頂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