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抓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住。如:「這篇翻譯作品抓住了原著的精神。」
黃鷹抓住了鷂子的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扣了環了。鷂子也是鷹的一種,體形稍小。鷹和鷂子的腳互相抓住,正好像鐵環一樣互相緊扣在一起。比喻兩人十分親密而不肯分離。《紅樓夢》第三○回:「我及至到那裡要說合,誰知兩個人倒在一處對賠不是了,對笑對訴,倒像黃鷹抓住了鷂子的腳,兩個人都扣了環了,那裡還要人去說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於動詞之後,表示穩固或停止的意思。如:「抓住」、「拿住」、「記住」、「站住腳」、「愣住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把握、掌握。如:「抓住機會」、「抓住要點」。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捉襟見肘」之「襟」,典源作「衿」。「衿」同「襟」。見,音ㄒㄧㄢˋ,露出。「捉襟見肘」形容人衣衫破敗,才抓住衣襟蔽胸,又露出了手肘。#語本《莊子.讓王》。後用「捉襟見肘」比喻短缺不足、窮於應付的窘態。 △「納屨踵決」、「踵決肘見」、「顧此失彼」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也拔不出去,很快你也活不了。』雙方爭執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有一個漁夫經過,就毫不費力地把牠們一起給抓住了。」蘇代接著說道︰「大王啊,今日趙國攻打燕國,燕國必然全力抵抗,兩方僵持不下,我怕在一旁的秦國就是那個漁夫,會趁機消滅趙、燕兩國啊!」趙惠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取消攻打燕國的計畫。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而讓第三者獲得利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抓住東西的某一部分,向別的部分移動壓取。如:「捋汗」、「捋袖子」、「捋臂捲袖」。
提綱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綱,網的大繩。挈,提起。領,衣領。提綱挈領指撒網要抓大繩,拿衣要提衣領。比喻要抓住重點大綱。《野叟曝言》第二一回:「若夫提綱挈領,則斷推仲景一書。」也作「握綱提領」。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命。」接著荊軻獻上地圖,在秦王面前慢慢的打開,一直到地圖的盡頭,露出了一把匕首。這時候荊軻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則拿起了匕首向秦王刺去,結果沒刺中。秦王大吃一驚,站了起來,拉斷了袖子。最後荊軻行刺失敗,反而被殺。後來「圖窮匕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形跡敗露,現出真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抓住物體往上爬。如:「攀登」、「攀爬」、「攀樹」。《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