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19.97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前往請求效力。如:「他為何投效反對陣營,令人費解。」《老殘遊記》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補,又非投效,且還不知他有甚麼功名,札子不甚好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用、成果。如:「效果」、「成效」、「功效」、「效益」、「效用」。
奉獻。如:「效忠」、「效勞」、「效命」。
模仿。如:「仿效」、「效法」、「效尤」、「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擲。如:「投球」、「投石問路」。
放入、放進去。如:「投票」、「投資」。
參加。如:「投考」、「投保」、「投身軍旅」。
寄送、遞送。如:「投書」、「投稿」。
歸順、走向。如:「投降」、「投誠」、「棄暗投明」。
相合、合得來。如:「投緣」、「情投意合」、「意氣相投」。
跳入、跳進去。如:「投江」、「自投羅網」。
照射。如:「投影」、「投射」。
安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駁,只好沉默不語。這時旁邊的大臣都很緊張,對顏斶說:「你趕快上前去吧!大王是大國之君,天下的士人都來投效,四方的諸侯都莫敢不服,是多麼尊貴!而世間的高士,都是住在鄉野的『匹夫』而已,怎麼可以跟君王比?」顏斶又反駁說:「當然不是!古代聖王都是有賢士的幫助才能建立功業,就是因為他們能尊重士人,不恥下問,諸侯還用『孤』、『寡』等自稱,表示自己得不到臣民愛戴。之所以被稱為明主,就是因為他們明白士人的尊貴,能夠禮賢下士。」齊宣王聽了他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便表示要請他當國師,讓他以後每天有美食可享用、有華車可以乘坐,連妻子都有漂亮的衣服穿,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但是,顏斶卻推辭了,寧願回歸鄉里,過平淡的生活...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縣於足下:指天下大勢由韓信決定。縣,音ㄒㄩㄢˊ,通「懸」。 (1) 為漢:幫助投效劉邦。 (1) 與楚:效忠協助項羽。 (1) 鼎足:鼎有三足,故云三分天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
老當益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愈是艱困,志節應當愈堅強;年紀越是老大,越要多加鍛練,保持身體強健。」並用這句話來自我勉勵。後來他投效東漢光武帝劉秀,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成為大將軍。後來原文中的「老當益壯」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年紀雖大但身體仍然強健,而且志氣豪壯。
多多益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多多益善1.1 【出處】1.2 【釋意】1.3 【由來】1.4 【應用】1.5 【反義】1.6 【例句】1.7 參考書目 多多益善 【出處】史記。准陰侯傳:「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釋意】越多越好的意思。 【由來】韓信是秦末漢初淮陰地方的人,起初他投效項羽,在那裡只做執戟郎的官。項羽因見他手無縛雞之力,在淮陰又受過胯下之辱,因此一直瞧不起他,不肯重用他。後來韓信跑去投效劉邦,在那兒也一樣得不到好的官職,不久,他又趁一...
有志竟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立志將來一定要做一位馳騁疆場,功業彪炳的大將。  後來他聽說劉秀(漢光武)在北方招募軍隊,就前去投效;的確替劉秀打了許多勝戰,而建立了不少汙馬功勞。  有一次,劉秀派他去攻擊張步。此時,張步的實力雄厚,兵多將廣,是一個相當不容易制服強大的敵手。張步因聽說耿弇將帶領著兵馬前來討伐,便在幾處關口重鎮和形勢險要的地方,佈下了層層兵力,準備予以迎頭痛殲,一個也不讓他生還。豈知耿弇披堅執銳,勢如破竹,不到一個上午的辰光,竟把張步的部隊打的落花流水抱頭流竄,張步一看,大勢不妙,乃親自率領了大批精兵,來戰耿弇。當耿張的部隊在臨淄(...
言聽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意思即是:「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劉邦對我關懷備至,給我吃穿,還封我為將軍,配給我軍隊,對我十分信任,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其中「言聽計用」即是指韓信所說的話、提供的計謀都被劉邦所重視、採用,因此他堅決地表示絕不背叛。後來「用」演變為「從」,指聽從某人說的話、出的計謀。形容某人深受信任。
解衣推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意思即是:「當初我跟著項羽不受重用,所以才轉而投效劉邦。劉邦對我關懷備至,給我吃穿,還封我為將軍,配給我軍隊,對我十分信任,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堅決地表示絕不背叛劉邦。其中「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表達劉邦對韓信的關愛,將自己的衣服給他穿,將自己的食物給他吃。後來「解衣」、「推食」就被合用成一個成語,用來表示對別人的關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