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45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懷藏怨恨。《晉書.卷四五.列傳.劉毅》:「諸受枉者,抱怨積直,獨不蒙天地無私之德,而長壅蔽于邪人之銓。」《紅樓夢》第五五回:「說辦的好,領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說辦的不均,那是他糊塗不知福,也只好憑他抱怨去。」
2.對他人訴說心中的不滿、怨恨。《紅樓夢》第四三回:「我看你利害!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秦老過來抱怨他道:『你方纔也太執意了。他是一縣之主,你怎的這樣怠慢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懷不滿。如:「怨恨」、「抱怨」、「怨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指桑說槐注音︰ㄓˇ ㄙㄤ ㄕㄨㄛ ㄏㄨㄞˊ漢語拼音︰zhǐ sāng shuō huái釋義︰即「指桑罵槐」。見「指桑罵槐」條。 01.《紅樓夢.第一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們,那一位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說槐的抱怨。」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是收入的金錢、倉庫的糧食、各項送往迎來等等所需必是一清二楚,不容造假。這種做法官民兩蒙其利,唯一會抱怨的就只有原來幫忙官員操控一切的小吏。但是國家設官,本就不是為了這些人。因此假如有官員仍然和這些小吏私相勾結,對法令表面遵循,私底下卻私心亂法的,要立即予以彈劾。相信從此以後,百姓只要依法納稅,就可以足不進官府,眼不見那些苛擾的小吏了。每天安居樂業,悠閒地生活,這不就是理想的社會嗎?范景文文中就用到了「陽奉陰違」。
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怨上天,責怪他人。比喻面對不如意時,一味地歸咎客觀環境,而不能自我檢討。語本《論語.憲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蓄、儲蓄。《紅樓夢》第二七回:「他就抱怨起來,說我攢的錢為什麼給你使?倒不給環兒使呢?」《老殘遊記》第一四回:「我就一兩個月攢個三千兩吊的給他寄來。」
樂此不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後漢書·光武帝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2.語譯 因酷愛做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樂而忘返、專心致志、沉迷不醒 相反詞 心猿意馬、心不在焉 5.例句 他非常喜愛美術工作,即使忙到半夜也樂此不疲,從不抱怨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亮走路一般明顯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軀,不聾不跛地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中,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表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若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含義或真相非常清楚,顯而易見。
埋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怨、責怪。《西遊記》第二五回:「不要只管埋怨。天色明了,你且在這路旁樹林中將就歇歇。」《文明小史》第五五回:「鳳翁,不是我兄弟來埋怨你,這卻是你鳳翁不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