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4.2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拉魂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地方戲劇的唱腔。二百年前由流行於江蘇北部海州一帶的太平歌、獵戶腔發展而成。因女腔多在句末尾音用假聲作七度向高音翻轉,而有拉後腔、拉呼腔之稱,後再訛傳為拉魂腔。曲調婉轉動聽,唱腔為板腔體。主要伴奏樂器為板弦、二胡、大胡、笛子、哨吶和打擊樂器等。其後流傳各地演變為泗州戲、淮海戲、柳琴戲。此三劇的傳統劇目和主要唱腔都相同,演唱方式也相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精氣。如:「靈魂」、「魂魄」、「借屍還魂」、「魂飛魄散」。
人的精神、意念。如:「神魂顛倒」、「黯然銷魂」。
泛指各種事物的精神。如:「國魂」、「精魂」、「軍魂」、「花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牽、扯。如:「拉車」、「拉扯」、「拉鈴」。
延長。如:「拉長」。
撮合、聯絡使接近。如:「拉攏」、「拉關係」、「拉生意」。
幫助。如:「拉他一把」。
排泄。如:「拉肚子」、「拉屎」。
一種演奏方法。如:「拉胡琴」、「拉小提琴」。
拉拔:撫養。如:「她辛辛苦苦的把兩個小孩拉拔長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體內中空的部分。如:「體腔」、「口腔」、「胸腔」、「鼻腔」。
曲調。如:「崑腔」、「荒腔走板」。
口音、說話的聲調和語氣。如:「腔調」、「廣東腔」、「裝腔作勢」。
話。如:「幫腔」、「搭腔」、「答腔」、「開黃腔」。
泗州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安徽淮北一帶的劇種。起初全為男演員,二十世紀起,女藝人逐漸出現。伴奏樂器為牛角梆子和土琵琶。唱詞的規格嚴謹、形式固定,可單獨唱,亦可聯唱。曲調自由,可因人而異。民國三十八年以後,泗州戲音樂變得活潑熱烈,男女都用自然聲,但女腔多在下句末使用向上七度大跳的假聲。曲調具有清新流暢、活潑優美、閃板起唱和連續切分音等特點。參見「拉魂腔」條。
淮海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蘇省淮陰、徐州、漣水、泗陽一帶的劇種。參見「拉魂腔」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