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778.7779 ms
共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料挖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檔案、資料庫或儲存原始資料裝置中,應用各種查尋技術以選取出所需要的資料。
|
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挖。[例]挖掘
|
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或工具由物體的表面向內掏取或掘取。[例]挖洞、挖掘 ◎
|
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挖掘,將器物打洞穿通。如:「鑿壁借光」。《管子.輕重戊》:「疏三江,鑿五湖。」唐.李白〈丁督護歌〉:「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北山愚公苦於家門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攔出路,因而率領子孫挖掘土石,決心鏟平二山。後天帝為其真誠所感動,於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負二山,移去他地。見《列子.湯問》。後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艱難,自能成事。如:「這件事確實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還怕不會成功嗎?」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
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挖掘。如:「刨洞」、「刨坑」。元.關漢卿《陳母教子.楔子》:「打牆處刨出一窖金銀來。」《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這姑娘天生半分不認錯;一字不饒人;拉口子要見血;刨樹要搜根兒的脾氣。」
|
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挖掘。[例]塹壕
|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公孫瓚據有冀州,與袁紹對峙,情勢本大有可為。但在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公孫瓚敗多勝少,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公孫瓚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將之建築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又在其內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土丘之上再建築高樓,自己便住在當中最堅固、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
|
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工挖掘的水道。如:「河渠」、「溝渠」、「水到渠成」。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