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捲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捲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大捲尾 Black Drongo1.1 基本資料1.2 因地區而生活習慣不一樣的大捲尾1.3 與大捲尾十分相似的小捲尾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大捲尾 Black Drongo 基本資料科別:
小卷尾(古銅色捲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crurus aeneus
長約23公分。喙腳黑色,虹膜紅色。雌雄羽色相似,全身羽毛黑色,陽光下身體背部和喉、胸部有明顯的紫藍色或藍綠色的光澤,尾羽長,末端略微上翹,腹部略偏灰色。幼鳥全身黑褐色。
共3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括印度、尼泊爾、不丹、印尼、婆羅洲、中國西南部和南部、台灣,分布高度由海拔150公尺到2,300公尺。
棲息於山區的常綠闊葉森林、落葉林、森林邊緣或是次生林。為山區森林中常見的鳥種,飛行速度不快,鼓翼幅度較大,呈波浪狀。成10隻以下的小群活動,經常與山椒鳥 (Minivet)混群,常可見其站在樹林上層突出的枝頭,不時飛出捕捉昆蟲,主要以飛行中的昆蟲為主食。鳴聲為嘹亮婉轉而富變化的哨音,也有刺耳的喉音。生性勇猛,在繁殖期的時候會追逐闖入勢力範圍內的其他動物,包括猛禽等大型鳥類。繁殖期3~7月,淺杯狀的巢懸掛於樹枝上,離地約10~15公尺高,巢材包括草莖、芒草花穗等。每窩產卵2~4枚,暗粉紅色有褐色斑紋,鈍端較密。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卷尾科 (Family Dicruridae)
捲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bus apella (Linnaeus, 1758)
頭側兩眼旁有角狀鬚毛,尾粗、略可捲握,走動時尾末端常捲起,因而得名;頭軀幹長30.5~56.5公分,尾長30~56公分,體重1.1~4.3公斤,體型與四肢修長,體灰褐色,腹部白色,尾有黑白相間的環紋。
哥倫比亞東部與南部、委內瑞拉南部、瑪格利特島、圭亞那、厄瓜多東部、祕魯、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北部。
本種是新世界猴中分布最廣者,適於棲息在各類濕森林、次生林與破碎的森林區塊,白天活動,樹棲性,但會下到地面在森林之間的開闊地走動;食性也非常廣,包括果實、堅果、莓、種子、花、芽、樹皮、樹膠、昆蟲、蛋、小型脊椎動物,甚至牡犡與蟹等水產,牠們會用各種工具敲開牡犡;群居性,群內有1隻雄猴和多隻雌猴,一群約1~20隻,群內個體有優勢位序,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1~111隻,群體之間活動範圍重疊度約40%;發情週期16~20天,懷孕期180天,一胎生1仔,出生時體重約200~250公克,出生後9個月後斷奶,圈養下壽命可達45年。由於活潑聰明,是歐美地區圈養數量最多的靈長類,目前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靈長目(Order Primates)
捲尾猴科(Family Cebidae)
大卷尾(黑捲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crurus macrocercus
體長27~30公分。雌雄外形相同,全身黑色,陽光下身體背部、胸部和尾羽具有藍黑色光澤。尾長,末端分叉,虹膜紅褐色。幼鳥全身灰黑色,腹面羽毛羽緣淡色。
共7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部,包括伊朗東南部、印度、中南半島、印尼、中國、台灣,從平地到海拔1,220公尺。
棲地為開闊的鄉間、農耕地、道路旁、灌叢地區。很能適應人類的環境,在都會區,只要有樹木就可以見到其蹤影。通常停棲於電線、房舍的屋頂、路旁大樹或是溪流旁的樹木上,見到有昆蟲就飛出追捕,在空中、地面或是植物上捕捉昆蟲;也常站在牛背上,等待捕食被牛驚起的昆蟲。飛行技術高超,不怕人,生性強悍,會驅趕侵入勢力範圍內的動物,繁殖期時甚至會對經過的路人俯衝。叫聲多樣,最常聽到“ga-gue”。的聲音,有時會鳴叫到深夜。繁殖期4~8月,鳥巢為淺杯狀,懸掛於樹木外側的樹枝上,離地面4~12公尺。每窩產卵2~5枚,白色到粉紅-乳白色,有深色斑點。有被四聲杜鵑(Indian Cuckoo, Cuculus micro...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卷尾科 (Family Dicruridae)
海地捲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iocephalus personatus (Cope, 1863)
體色通常為白色,並雜有許多紅色細斑,由吻端過眼至耳孔有一深色帶,由頸後體背起延伸至尾部,有1條如梳齒般的鬣鱗,雄蜥體型較大,全長最大約達25公分。
僅見於海地。
日行性,本屬蜥蜴之雄性個體,受到刺激時,常會不停的捲起尾巴,而得捲尾蜥之名;雄蜥領域性強,會攻擊入侵其領域之雄蜥,雌蜥休息時常會鑽入砂土中,會以小型昆蟲或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一次可產4~6顆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蜥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物體旋轉彎曲成圓筒狀。如:「捲鋪蓋」、「捲草蓆」。
彎曲成圓筒狀的東西。通「卷」。如:「蛋捲」、「鋪蓋捲」、「銀絲捲」。
某種大的力量將東西掀起。如:「一陣狂風捲起塵土。」
量詞。用於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通「卷」。如:「一捲底片」、「二捲衛生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些動物身體的末端部分。如:「尾巴」、「鳥尾」、「魚尾」、「虎尾」。
事情的結束部分或數目。如:「結尾」、「尾款」、「尾數」、「尾聲」、「年尾」、「有頭有尾」。
跟隨在後。如:「尾隨」。
交尾:鳥獸、昆蟲等動物雌雄交配。
量詞。用於計算魚的數量的單位。如:「一尾魚」。
朱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色縱斑;尾下覆羽暗紅色。 生態習性個性害羞,常單獨或呈小群出現於低海拔地區之闊葉林中,常隨紅山椒或小捲尾等混合鳥群一起活動。飛行時呈波浪狀曲線前進。主要以昆蟲或植物的果實等為食物。在台灣屬於不普遍之特有亞種留鳥,僅少數較原始及干擾較少的山區有穩定出現的紀錄。<註1>叫聲為粗啞的"呀"或一連串的"夠"之下降音。保育等級:瀕臨絕種保育類<註2> 面臨問題朱鸝繁殖率低最大的原因是天敵蛇類,蛇類會入侵鳥巢盜食蛋及幼雛,而像鷹類的猛禽則常獵食剛離巢的幼鳥,再加上朱鸝對棲息樹種的特定選擇,使得先天上無法擴大族...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