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48 ms
共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掖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山東省東北,瀕萊州灣。盛產葡萄,交通便利。
|
張掖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屬甘肅省,古稱甘州。位在武威縣西北,介於紅水河與張掖河之間,為寧夏、青海、甘肅三省交通樞紐。為通往西域的要道,形勢險要。除甘州河外,亦有積雪所化的水流灌綠州,農業頗盛,有「銀張掖」、「塞外江南」之稱。出產以藥材為主。
|
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手攙扶人的手臂。《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
2.扶持、幫助。如:「扶掖」、「獎掖」。《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篤於朋友,生則振掖之,死則調護其家。」
胳肢窩。通「腋」。《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旁邊的。如:「掖垣」、「掖門」、「掖庭」。《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諸葛瞻指揮兩掖兵衝出,直撞入魏陣中。」
塞、藏。《紅樓夢》第九七回:「黛玉點點頭兒,掖在袖裡。」《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也算多剩了兩個大錢,掖在耳朵眼兒裡。」
(一)之讀音。
|
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行政單位。古時候歸屬於州、府、道,現今則在省之下,鄉鎮之上。如:「臺北縣」、「雲林縣」、「高雄縣」、「縣政府」。
|
魏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80~643)字玄成,唐曲城(今山東省掖縣)人。太宗時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諫諍剴切,累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後總修周、隋等史,多所損益,時稱良史。以疾卒於官,諡文貞。
|
元好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元好問(1190年-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稱遺山先生。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 祖先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隨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遷洛陽,是唐代詩人元結後代。五歲時跟隨叔父住掖縣(今屬山東),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宣宗貞祐二年(1214年),蒙古軍陷秀容城,避兵鄰縣陽曲北山。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院編修、南陽令、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軍包圍汴京,圍城期間任尚書省掾,五月在亂離中攜友人幼子白樸,北渡黃河。金朝滅亡後,被元政權長...
|
祁連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甘肅省張掖縣西南,為甘肅、青海二省的界山。也稱為「白山」、「南山」、「雪山」。
|
蘇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28)字子高,晉長廣掖人(今山東省掖縣)。永嘉亂後,擁有銳卒萬餘。成帝時為歷陽內史,有異志,庾亮召為大司馬,實欲奪其兵權,峻不應,舉兵作亂,陷京師。後為溫嶠、陶侃等討平。
|
沽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1)位於山東省的河川。上流有大小沽河之分。大沽河發源於招遠縣的會仙山;小沽河發源於掖縣的馬鞍山。兩河各南流,至萊陽縣會合後東南注入南膠河。(2)位於河北省天津市的河川。由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衛河五大河在天津市區匯合而成,東流入大沽口入渤海,為大陸地區華北地區最大水系。
|
北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401~439)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胡人沮渠蒙遜所建,據有今甘肅張掖縣地。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