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14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掛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王莽殺子,逢萌以為禍將累人,乃解冠掛東都城門而去。見《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後比喻辭官。《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列傳.杜京產》:「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捨家業,隱于太平。」宋.歐陽修〈送襄陵令李君〉詩:「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歸欲掛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掛冠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動辭去職務。如:「他因為與上級的理念不合,決定掛冠而去。」
掛冠歸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辭官歸隱。《儒林外史》第八回:「小姪們在京,聞知姑丈掛冠歸里,無人不拜服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帽子。如:「皇冠」、「桂冠」、「鳳冠」、「怒髮衝冠」、「衣冠楚楚」。
位於頂端像帽子的東西。如:「雞冠」、「花冠」。
古代的一種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如:「冠禮」。
超越、領先。如:「豔冠群芳」、「收視率勇冠三臺」。
第一、最優秀的。如:「冠軍」、「全縣之冠」。
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懸。如:「懸掛」、「掛衣服」、「牆上掛了一幅畫。」
牽念、懸念。如:「掛念」、「掛慮」、「掛心」、「牽腸掛肚」。
登記。如:「掛失」、「掛號」。
切斷電話。如:「掛電話」。
帶著。如:「她臉上總是掛著笑容。」
可懸吊的。如:「掛鉤」、「掛鐘」、「掛圖」。
佩戴、穿戴。如:「她脖子上掛著一串珍珠項鍊。」
欣欣向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西元365∼427),生性安貧樂道,喜好親近自然,他曾出任彭澤令,但因無法接受官場上的應酬生態,掛冠而去,並寫了一首〈歸去來兮辭〉抒發自己愛好自然,不慕榮利的志向。原文中有「木欣欣以向榮」一語,本是形容草木長得非常茂盛。後來「欣欣向榮」亦被用來比喻事物蓬勃發展、繁榮興盛。如《清史稿.卷四九○.忠義列傳四.明善》:「百物凋殘,此桂獨盛。願吾民復蘇,欣欣向榮,亦如此也。」就是這種用法。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誅少正卯,勤理國政,經三月善政,魯國大治,路不拾遺。因齊國使女樂蠱惑季子及定公,朝綱墜落,孔子於是掛冠離魯,先 到衛國,見衛國不可為,旋赴陳國經過匡邑,匡人誤認孔子為陽虎,險被害,乃折回衛國,住籧伯玉家裏;見子南。不久,適宋,險被司馬桓魋謀殺.遂離宋赴陳,住司城貞子家裏,居三年,返衛,衛靈公不能用他,又住籧伯玉家裏,因靈公不懷好意,孔子又適陳,旋如蔡及葉等小國;楚昭王打算把書社土地封賜孔子,因令尹子西反對,昭王乃打消主意。孔子又返衛,時靈公巳卒,衛國新君名輒,欲得孔子參政,因冉求為季氏將,與齊一戰有功,季康子親書請孔子...
暢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歡欣的樣子。《莊子.則陽》:「舊國舊都,望之暢然。」《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
高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遠曠達,磊落不拘。《儒林外史》第八回:「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
挂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辭去官職。參見「掛冠」條。唐.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詩:「誓將挂冠去,覺道資無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