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94 ms
共 1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試。《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伸出。如:「探頭探腦」、「探手出去」。
1.尋求。如:「尋幽探勝」、「探路」、「鑽探」。唐.姚合〈莊居野行〉:「採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2.推究。如:「試探其本」、「探究本源」。
3.打聽。如:「探聽」、「探底細」。
4.試測。如:「探他的口氣。」
5.看望。如:「探友」、「探親」。唐.李商隱〈無題〉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擔任偵察工作的人。如:「偵探」、「密探」。
|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探究式教學法1.1 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1.2 探究教學法的特徵1.3 探究式教學法的優點1.4 推廣探究式教學的困難點1.5 中英文關鍵字1.6 參考資料 探
|
探驪得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驪珠,相傳為藏在驪龍頷下的寶珠。驪龍棲息深淵中,欲取得驪珠,必須潛入深淵,待驪龍入睡後,再俟機竊取。典出《莊子.列禦寇》。本指獲得極為珍貴的寶物。後引申為寫作文章能抓住重點,深得題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驪頷」。
|
探囊取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伸手到袋子裡取東西,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三國演義》第四二回:「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也作「探囊」、「囊中取物」。
|
一探究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清楚、弄明白。如:「聽到門外一聲巨響,爸爸立刻起身出去一探究竟。」
|
探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搜尋。如:「他還要繼續探索下去,直到水落石出。」
|
團體探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探究法(Group-Investigation,簡稱G-I),由莎朗(R.Sharan)等人於1976年所發展的,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多樣而廣泛的學習經驗,每組學生自行決定所要學習之內容,並懂得如何組織及進行溝通,然而這樣的學習經驗必先具備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團體探究包含以下四項重點:1.全班是由不同小組集合而成。2.設計多樣之學習任務供小組探究。3.強調學生間主動之溝通。...
|
探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研究。唐.孟浩然〈登鹿門山〉詩:「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
|
探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訪看望。《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少卿,春光已見幾分,不知十里江梅,如何光景。幾時我和你攜罇去探望一回。」《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這時逢之的親戚、舅母、姑母,曉得逢之回來,發了大財,大家都來探望他母親。」
|
探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各種方法,搜尋勘驗能源、礦產、路線或未被發掘的各種地理現象。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