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0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探索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放式發現教學法的目標在於養成「探索」的思考方法。學習者須經「發現」的過程來學習。「探索」是由感覺的形成到知性的形成的認識過程:學習者最先會在環境中產生「疑問」並「發現」問題,其次會運用五官感覺觀察具體事物,再將所得變為現實,並透過組織重組而提出假設,繼而經由假設標示出第二次探索方向,再次作感覺,並將所得修正補充先前的認識,以此過程達到認知的目的。是以「探索」者的學習時間略長於系統式學習所費的時間,故其教學內容、教材、教具必須精心選擇。「探索區」的設備必須要能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教師可設定一些未知情境,使學習者在既有思考中發生混亂,學習者為消除混亂就會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意欲及興趣。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繩。如:「繩索」、「鋼索」、「麻索」、「鐵索」。
尋找。如:「摸索」、「探索」。
要求。如:「索價」、「索求」、「強索」、「索取」。
毫無。如:「索然無味」。
孤獨的、疏離的。如:「離群索居」。
索性:率直、直接了當。如:「咱們索性就先走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別。如:「區分」、「區別」、「區隔」。
某個特定的地方。如:「區域」、「休息區」、「工業區」、「住宅區」、「風景區」、「加工出口區」。
行政區劃的地方自治單位。如:「士林區」、「大安區」、「苓雅區」、「安南區」。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數,不足掛齒。」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求、調查。如:「探聽」、「探知」、「探究」。
試、測。如:「試探」、「探口氣」。
從事調查工作的人。如:「偵探」、「密探」。
拜訪、看望。如:「探訪」、「探病」、「探親」。
伸出。如:「探身」、「探頭探腦」。
探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思考並找尋答案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