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9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接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應、支援。《三國演義》第六八回:「見徐盛在李典軍中攪做一團廝殺,便麾軍殺入接應。」《紅樓夢》第七四回:「你且說誰作接應,我便饒你。」
接應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繁多而令人窮於應付。參見「應接不暇」條。《鏡花緣》第八五回:「普席又要吃酒,未免令人接應不暇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該。如:「應當」、「應該」、「應有盡有」。
回答。如:「應和」、「應對」、「回應」、「一呼百應」。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對付、對待。如:「應付」、「應戰」、「隨機應變」。
參加。如:「應徵」、「應考」、「應試」。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接受。如:「應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續合、連起來。如:「連接」、「接骨」、「接線」。
繼續。如:「他接著說出事情的後續發展。」
承續、輪替。如:「接班」、「接替」、「傳宗接代」。
收到。如:「接受」、「接信」、「接電話」。
靠近、碰觸。如:「交頭接耳」、「短兵相接」。
迎。如:「迎接」、「我到車站去接你。」
目不暇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釋義2 二、出處3 三、例句3.1 四、1同意字3.2 四、2反義字 一、釋義暇,空閒。 給,供給。眼睛來不及觀看、或一一欣賞,形容眼前美好的事物太多,或景物變化太快、景物眾多。 二、出處(1)世說新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接應不暇。(2)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書後又一紙:見其揚翬(ㄏㄨㄟ)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樂而已。 註:1.鄭燮(ㄒㄧㄝˋ),清江蘇興化人,字克柔,號板橋。少穎悟,讀書富於別解,落拓不羈,有狂士之名。乾隆進士,官山東范縣、濰(ㄨㄟˊ)縣知縣,有循吏之...
應接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美景繁多,令人目不暇給。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後亦用以比喻人事物繁多紛至,令人窮於應付。《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那些學堂裡的學生,你也去買,我也去買,真正是應接不暇,利市三倍。」也作「接應不暇」。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就是使吸菸毒者避開誘惑,而戒除菸毒之癮。又如:學生上課搗蛋,老師將其移開鄰座,使調皮學生沒有任何接應,缺乏任何增強。然而使用禁制法應小心,以免誤用。學生上課搗蛋,若老師令其罰站教室後,正合該生心意,視野擴大,無法制止其作怪,若再令其罰站走廊,更是逍遙自在。所以使用者務必了解學生心態。 認知行為改變技術合理情緒治療法以合理的認知,來培養健康的情緒狀態。人們許多的情緒困擾,經常是當事人的不合理看法,戴有色眼鏡跟自己過不去。因此,觀念的重建,轉移情緒,是化解之道。例如:失戀產生不安情緒,常安慰之「天涯何處無芳草」。又如:考...
催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催趕。《三國演義》第五三回:「玄德自雲長來取長沙,與孔明隨後催促人馬接應。」《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次早天色未明,孫解官便起來催促騾夫,腳子搬運銀鞘,打發房錢上路。」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侯,晉、楚之君事實上都有意和解,晉君深怕二人懷恨前往,也許會滋生事端,為求有備無患,所以派出兵車前往接應。楚營將領潘黨看見兵車揚起的塵土,立刻向中軍告急,孫叔敖就說:「寧可我們先侵犯敵人,不要讓敵人侵犯我們。《詩》說:『元戎十輛,在前面開道。』就是要搶先攻擊敵人。《軍志》也說:『搶在敵人前面,可以劫奪敵人的戰鬥意志。』我們衝過去吧!」於是就疾速進軍,戰車飛馳,士兵奔跑,掩殺晉軍,獲得勝利。「先聲奪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出來。
裡應外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面圍攻,裡面接應。裡外相互配合。元.無名氏《雲臺門》第三折:「再請陳州太守馬援,并太行郅惲等,選日裡應外合,若破了巨無霸,便得漢室中興也。」《平妖傳》第七回:「夜間裡應外合,明火執杖,打劫了若干東西去。」也作「裡勾外連」、「外合裡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