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590.5323 ms
共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接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於他人耳旁說悄悄話。如:「他們兩正交頭接耳的,不知在商議些什麼?」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嘩。」
|
交頭接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聲私語。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大小三軍,聽吾將令:甲馬不許馳驟,金鼓不許亂鳴,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譁。」《三國演義》第四八回:「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暗布謠言。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頭接耳而說。」也作「接耳交頭」。
|
接耳交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聲私語。《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那些服侍的人,無不一個個接耳交頭,頌揚嘆賞。」《三俠五義》第九八回:「眾婦女見了,一個個低言悄語,接耳交頭。」也作「交頭接耳」。
|
交口接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聲交談。《野叟曝言》第五回:「不免萋萋綽綽,在那裡交口接耳。」
|
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如:「耳朵」、「耳聰目明」。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器物的兩旁附有如人耳,便於提攜的提把。如:「鼎耳」。
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了」。
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如:「想當然耳。」
位於句末,表驚嘆。相當於「邪」、「乎」。如:「父子如此,何其快耳!」
|
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交合、相觸。如:「交頭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
竊竊私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交頭接耳、竊竊私議
|
三三兩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形容零散結集的樣子。《水滸傳》第一○四回:「更有村姑農婦,丟了鋤麥,撇了灌菜,也是三三兩兩,成群結隊,仰著黑泥般臉,露著黃金般齒呆呆地立著。」《文明小史》第一○回:「當下一干人走出了府衙,兩旁看審的人不知就裡,見了奇怪,三三兩兩,交頭接耳的私議。」也作「兩兩三三」、「三五成群」。
|
不知就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詳細的情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蜚英起初還推一向在閣下睡,不知就裡,被打不過,只得把來蹤去跡細細招了。」《文明小史》第一○回:「兩旁看審的人不知就裡,見了奇怪,三三兩兩,交頭接耳的私議。」也作「不知究理」。
|
三三五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個五個聚在一起。形容零散的樣子。唐.李白〈採蓮曲〉:「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三國演義》第四八回:「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謠言。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頭接耳而說。」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