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掩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掩蔽、遮掩。《戰國策.東周策》:「宋君奪民時以為臺,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蓋之也。」《三國演義》第四一回:「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
2.隱藏。如:「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
屏蔽;掩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高頻電路中,為防止相互的電磁干擾,以金屬板將電路隔開之做法,稱為屏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覆蓋、遮蔽。[例]遮蓋、掩蓋、蓋被子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蓋、遮飾。如:「掩蓋」、「遮掩」、「掩飾」、「掩護」、「掩人耳目」。
瑕不掩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聖人之徒歟!」 二、語譯 瑕:玉上面的斑點,比喻缺點掩:遮蓋;瑜:美玉的光澤,比喻優點。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三、故事內容 無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白玉微疵美中不足白璧微瑕2. 相反詞白玉無瑕白璧無瑕 五、例句 這部小說雖有不足的地方,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可以說是瑕不掩瑜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土將物品置於坑中掩蓋起來。[例]埋葬、埋寶藏、埋骨頭
符號互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過程中,不斷釋出的訊息及符號,猶如演員在舞台上不停對另一演員釋放自身欲透露的訊息,此即前台,而不斷掩蓋己所不欲人知的訊息,也就是將訊息藏在身後的後台,不讓對方知道,而社會化程度越高的人,其控制訊息在前後台流動的能力越強;至於互動兩者之間以外的人士,則稱為第三者,第三者有時可以輕易看透雙方的後台。(註1) 原則Blumer所提出的符號互動論三大原則乃是:壹、「人對事物採取的反應,乃是由事物對於人之意義所產生的。」貳、「事物對人的意義,則源自於先前的社會互動。」參、「社會行動是由個別行動的結合,而產生的。」(註2) 關鍵字...
籠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至於斟酌時宜,籠罩當世,亦多不及。」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觀其豔說,則籠罩雅頌。」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反義:心口如一,言為心聲,言由衷發,肺腑之言辨似: 衷,ㄓㄨㄥ。內心。不可寫作「哀」。 「言不由衷」及「口是心非」都有心口不一致的意思。 「言不由衷」常是迫於情勢而無法說出真心話,側重於敷衍、隱瞞,屬中性義;「口是心非」則有以言語掩蓋心中壞念頭的意思,側重於欺騙、虛偽,為貶義。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辨似例句 ○ ㄨ 在那種場合,大家談的都是些~的客套話。 ㄨ ○ 這傢伙說一套,做一套,典型~的偽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蓋、關閉。《淮南子.脩務》:「攄書明指以示之,雖闔棺亦不恨矣。」《文選.潘岳.寡婦賦》:「靜闔門以窮居兮,塊煢獨而靡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