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89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揮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作詩文或創作書畫。《舊五代史.卷七一.唐書.司空頲傳》:「問孰可草奏者,有言頲,羅王時書記,乃馳騎召之。頲揮筆成文。」也作「揮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搖動、舞動。如:「揮手」、「揮刀」、「揮別」、「揮扇」。
發散。如:「揮發」、「揮汗如雨」、「揮金如土」。
灑落。如:「揮淚」。
發號施令。如:「指揮」、「揮令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鉛筆」、「蠟筆」、「水彩筆」。
文字的筆畫。如:「筆順」、「起筆」。
寫。如:「筆誤」、「筆者」、「代筆」、「絕筆」、「筆之於書」。
像筆一樣直的。如:「筆直」、「筆挺」。
文章的寫作技巧。如:「敗筆」、「伏筆」、「驚人之筆」、「神來之筆」。
量詞:A>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B>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C>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心中先有一個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筆來凝神細看,當他看到所想要畫的竹子呈現眼前時,就要急速緊跟著它,揮筆作畫,連成一氣,才能追上他所見到的,就像剛出洞的兔子,鶻鳥一看到就立即猛衝下來捕捉,稍微放鬆就會消失無蹤。《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是宋朝蘇軾所作。蘇軾在曝曬書畫時,無意中看到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當時文同已過世,蘇軾睹物思人,便以此畫為篇名,寫下對文同的追思與懷念,文中還描述了文同對竹子的觀察及他畫竹的理論。文同和蘇軾兩人感情很好,他們是表兄弟,文同非常喜歡竹子,所以他在屋子前後種了各式各樣的竹子,無論晴...
倚馬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參考詞語︰揮毫倚馬注音︰ㄏㄨㄟ ㄏㄠˊ |ˇ ㄇㄚˇ漢語拼音︰huī háo yǐ mǎ釋義︰言揮筆作文,倚馬可待。參見「倚馬可待」條。 01.清.張鳴珂〈齊天樂.江山洵美非吾土〉詞:「彈鋏歌魚,揮豪(毫)倚馬,儘把閒愁消遣。」
揮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筆寫字或繪畫。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水滸傳》第三九回:「乘其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也作「揮筆」。
率爾操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思索,揮筆成文。形容文思捷速。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七下.縹錦廛文筑下.文稱南直北直非稱三司尤非》:「望谿文最講義法,而敘事頗沿俗稱,不免率爾操觚,以此為後人彈射。」亦比喻不多考慮,草率作文。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劉郎中  相聞二十載,不得展平生。一夕南宮遇,聊用寫中情。  端服光朝次,群烈慕英聲。歸來坐粉闈,揮筆乃縱橫。  始陪文翰游,歡燕難久並。予因謬忝出,君為沉疾嬰。  別離寒暑過,荏苒春草生。故園茲日隔,新禽池上鳴。  郡中永無事,歸思徒自盈。 社日寄崔都水及諸弟群屬  山郡多暇日,社時放吏歸。坐閣獨成悶,行塘閱清輝。  春風動高柳,芳園掩夕扉。遙思裏中會,心緒悵微微。 寒食日寄諸弟  禁火曖佳辰,念離獨傷抱。見此野田花,心思杜陵道。  聯騎定何時,予今顏已老。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  暮節看已謝,茲晨愈可惜。風澹意...
下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筆即寫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評曰》:「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隋書.卷七六.文學傳.杜正玄傳》:「正玄應對如響,下筆成章。」也作「下筆成篇」、「走筆成章」、「走筆成文」。
振筆直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筆不停的書寫。如:「他沉吟半晌,便在紙上振筆直書,不久一篇大作即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