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搔到癢處     
瀏覽人次:482 收藏人次:0
比喻正合心意,極為痛快。如:「這幾句話正搔到癢處,只見老爺爺一直點頭,頗為讚賞。」
    
瀏覽人次:38884 收藏人次:5353414
地方、場所。如:「各處」、「住處」、「通信處」。
事物的部分。如:「好處」、「長處」、「用處」。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如:「人事處」、「訓導處」、「總務處」。
置身。如:「處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辦理。如:「處理」。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如:「處分」、「處罰」。
交往、對待。如:「相處」、「和平共處」。
決斷。如:「處決」、「處斷」。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瀏覽人次:15159 收藏人次:10267943
來、抵達。如:「到站」、「到校」、「堅持到底」。
往。如:「王先生已經到紐約去了。」
置於動詞後。表示結果。如:「見到」、「碰到」、「拿到」。
周到:完備沒有疏漏。如:「設想周到」、「服務周到」。
    
瀏覽人次:7868 收藏人次:547051
以指甲或器物輕輕的抓、刮。如:「搔癢」、「搔頭」。
    
瀏覽人次:5040 收藏人次:1563414
皮膚受刺激而產生想要抓的感覺。如:「抓癢」、「癢處」、「手臂被蚊子叮得癢癢的。」
心動。如:「那推銷員的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她心癢癢的,差點就買了他介紹的產品。」
隔靴搔癢     
瀏覽人次:11515 收藏人次:1267363
「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要使題旨明晰,不可漫無主題,抓不著重點,意思...
隔靴抓癢     
瀏覽人次:133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隔靴搔痒     
瀏覽人次:37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隔靴之搔     
瀏覽人次:257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隔靴抓痒     
瀏覽人次:204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