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摽牌     
瀏覽人次:116 收藏人次:0
戰爭時,用來防禦兵刃、保護身體的盾。宋.曾鞏《本朝政要策.南蠻》:「宋興,嘗設廣捷之兵,習摽牌之器。」也作「標牌」。
    
瀏覽人次:10689 收藏人次:3852354
揭示或標誌用的告示板。如:「招牌」、「門牌」、「告示牌」。
標示符號的識別證。如:「牌照」、「牌號」、「號碼牌」、「制服上的名牌」。
一種賭具。如:「撲克牌」、「麻將牌」。
商標。如:「名牌衣飾」、「你用什麼牌子的化妝品?」
神位。如:「神主牌」、「祖先牌位」。
詞或曲的曲調名稱。如:「詞牌」、「曲牌」。
擋箭牌:A>古代用來遮擋飛箭的兵器。B>比喻藉以推卸、掩飾的人或理由。如:「好漢做事好漢當,你不要每次都拿我來當擋箭牌。」
    
瀏覽人次:4253 收藏人次:0
1.揮之使離去。《孟子.萬章下》:「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2.拋落、丟棄。《公羊傳.莊公十三年》:「已盟,曹子摽劍而去之。」
3.擊。《左傳.哀公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二折:「千金寶劍賽吳鉤,一片精光射斗牛……隨身偏壯忠臣膽,入手能摽逆子頭。」
標記、記號。通「標」。參見「摽幟」條。
1.彼此胳膊相互鉤連在一起。如:「他們倆摽著胳膊走。」
2.互相勾結、依附在一起。如:「他們最近不知有何意圖,老摽在一起。」
3.將物體捆綁勒緊在一處。如:「桌子的腿鬆了,用繩子摽住吧!」
落下。《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聊齋志異.卷一○.胭脂》:「怨摽梅而思吉士,遂離倩女之魂。」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