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26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擊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敗。如:「由於中華少棒隊實力堅強,所以能擊敗其他隊伍,贏得冠軍。」《史記.卷三四.燕召公世家》:「齊田單以即墨擊敗燕軍,騎劫死,燕兵引歸,齊悉復得其故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打。如:「攻擊」、「擊退」、「擊敗」、「迎頭痛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輸、負。與「勝」相對。如:「失敗」、「戰敗」、「打敗」、「敗北」。
毀壞。如:「敗興」、「敗家」、「敗壞門風」、「傷風敗俗」。
腐爛、凋殘。如:「腐敗」、「殘花敗柳」、「枯枝敗葉」。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皆兵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晉書‧符堅載記》 故事西晉末年,前秦國王符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大舉南侵,晉國則派謝玄領八萬人前去抗敵。謝玄先派精兵五千,分頭擊敗秦軍。其後苻堅登上城樓,看到晉軍隊伍嚴整,忽然變得膽怯,再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兵,便誤會對方實力強勁。後來苻堅在淝水一戰中終被打敗。秦軍在逃亡時,聽見風聲鶴叫,都懷疑是晉兵追來。一草一木都懷疑是敵方的士兵。 解釋形容因為害怕敵人,神經極度緊張恐慌。 詞義 相似詞風聲鶴唳、杯弓蛇影 相反詞 例句別...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裡...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十餘萬北征,進克仁州,封南平郡公。進攻彭城,大破北齊軍於呂梁,授南兗州刺史。後為北周徐州總管梁士彥擊敗,與將士三萬人均被俘,卒於長安。 ◎2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三.奸鬼為人禍》晉景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孺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隋文帝以子秦孝王俊有疾,馳召名醫許智藏,俊夢亡妃崔氏泣曰:「本來相迎,如聞許智藏將至,其人當必相苦,奈何!」明夜復夢,曰:「吾得計矣,當入靈府中以避之。」及智藏至,診俊脈,曰:「疾已入心,不可救也。」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轍。
忍辱負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載,三國時,蜀吳交戰,吳主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帶領兵馬迎戰蜀軍。但陸遜手下的一批老將和皇親貴族,認為他只是個書生,毫無戰功,所以不服他的領導。陸遜於是召集眾將說:「我以一介書生負此重任,是主上賞識我能夠忍受屈辱而承擔重任的一點長處。而大家也各自有應盡的職責,不容懈怠。今後若有人不聽號令,我將以軍法處置!」後來陸遜用計擊敗劉備,取得勝利,大家見識到他的機智謀略,才完全的心服口服。後來「忍辱負重」被用來形容忍受屈辱怨謗而承擔重任。
揚眉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擺脫長久的不如意而感到快慰、舒暢。[例]在屢遭落敗之餘,這次他終於奮力一躍,擊敗對手揚眉吐氣,勇奪跳遠金牌。
期期艾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期艾艾」係由「期期」及「艾艾」二語組合而成。 「期期」是出自《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周昌和漢高祖劉邦為同鄉,一起在沛縣起兵,入關中,降秦王子嬰,後又擊敗項羽,劉邦因此建立漢朝成為天子,周昌則被封為汾陰侯。周昌的性情急燥耿直,對任何事都直言不諱,劉邦很敬畏他。劉邦打算廢太子,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大臣都認為不妥,因為太子是皇后呂氏所生,而趙王則是戚夫人所生,按照常規應由皇后的兒子為繼承人。劉邦問周昌的意見,周昌也非常不贊同地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周昌因為有口吃,加上又急又怒,原來想說「臣期(極)知其不可」、「臣期(極)不奉詔」,卻說成「期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擊敗、攻下。如:「破城」、「大破敵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