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05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放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宵時張燈的習俗。宋.辛棄疾〈定風波.少日猶堪話別離〉詞:「後會丁寧何日是,須記,春風十日放燈時。」《水滸傳》第三三回:「且說這清風寨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緊張狀態中鬆開。如:「放鬆」、「放心」。
解脫。如:「釋放」、「解放」。
奔縱無約束。如:「放縱」、「奔放」、「放任」、「豪放」。
安置。如:「安放」、「置放」、「存放」、「把書放好」。
開、展。如:「開放」、「百花齊放」、「心花怒放」。
擴展。如:「放大」、「放寬」。
散發、發出。如:「散放」、「放射」、「放砲」。
將牲畜趕到野外吃草。如:「放羊」、「放牛」、「放牧」。
攙、加入。如:「再放點糖會更好喝。」、「菜裡多放些香油。」
播送。如:「放電影」、「放唱片」、「放錄影帶」。
因罪而遭遣逐。如:「放逐」、「流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光照明的器具。如:「電燈」、「路燈」、「煤油燈」、「日光燈」。
燃燒液體或氣體,用來加熱的器具。如:「酒精燈」、「噴燈」、「瓦斯噴燈」。
日新月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三.元夕放燈》:「四海承平日久,輦下繁富百倍,外方燈市之盛,日新月異。諸司堂屬,俱放假遨游。」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田登為州官時,為避其名諱,而命全州百姓稱燈為火,違者要受鞭笞。元宵節放燈,則貼出布告說:「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典出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後比喻在上者可為非作歹,在下者卻受到種種的限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這個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向來如此的。你看太親翁那麼一把年紀,有了五個姨娘還不夠,前一回還討個六姨。姊夫要討一個,就是那許多說話。」
晝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夜。《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
金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酒器。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一一.賜金甌》:「臘月十五日放燈,縱都人夜遊,婦女遊者,珠簾下邀住,飲以金甌酒。有婦人飲酒畢,輒懷金甌。」
放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放燈。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慶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節慶時的遊樂玩賞。《水滸傳》第三十三回:「且說這清風寨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准備慶賞元宵。」《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今年官家大張燈火,慶賞元宵,著落本州解造五架好燈。」
放河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元節時,把蓮花燈放入水中的民間習俗,稱為「放河燈」。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城東外春場六》:「(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于水次放燈,曰放河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