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55.3996 ms
共 45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授。如:「教唱」。《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唐.柳宗元〈六逆論〉:「教於後世,莫知其所以去就。」
1.訓誨、誘導。如:「教導」、「教誨」。《孟子.離婁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2.使、讓。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宋.周邦彥〈玉樓春.當時攜手〉詞:「帳裡不教春夢到。」
1.禮儀、規矩。《孟子.滕文公上》:「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禮記.王制》:「脩其教,不易其俗。」
2.宗教的簡稱。如:「佛教」、「基督教」。
3.姓。如明代有教輔直。
|
諄諄教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切耐心的指導、教誨。如:「老師諄諄教誨,使我們獲益良多。」
|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全人教育一詞,可從詞意及理念上著眼,一方面取其全,意指整全、全備、完全;另方面重在人,強調教育的目的在人,重點在人,意義在人而非在識。 內容說明一、全人教育的源起全人 |
教學相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與學互相增長,指通過教授、學習,不但能使學生得到進步,而且教師本身的水準也可藉此提高。語出《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探究式教學法1.1 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1.2 探究教學法的特徵1.3 探究式教學法的優點1.4 推廣探究式教學的困難點1.5 中英文關鍵字1.6 參考資料 探究式...
|
有教無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指施教的對象,沒有貴賤貧富的分別。《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傳》:「有教無類,童子羞於霸功,見德思齊,狂夫成於聖業。」《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安老爺是有教無類的,竟薰陶得他另變了個氣味了。」
|
不吝指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人賜教的客套話。如:「請你不吝指教,看看有什麼缺點。」
|
移樽就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著酒杯移坐到他人席上共飲,以便請教。比喻親自向人求教。也作「移尊就教」。
|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意旨學校提供學生各種機會,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族群文化內涵,培養學生欣賞其族群文化的積極態度,避免種族的衝突與對立的一種教育。目錄1 目標2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3 何為多元文化教育?4 多元文化課程目標5 我國發展6 參考書目 目標多元文
|
孺子可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後用以稱讚可以造就的年輕人。《聊齋志異.卷一○.恆娘》:「恆娘曰:『孺子真可教也!後日為上巳節,欲招子踏春園。子當盡去敝衣,袍褲袜履,嶄然一新,早過我。』朱曰:『諾!』」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