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用來規範教徒行為的條文。如:「許多宗教均有嚴厲的教規以約束教民。」
聖本篤道院教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本篤道院教規為聖本篤(St. Benedict, 480~547)在西元六世紀於卡西諾山(Monte Cassino)建立道院時,為該道院所設立的教規。聖本篤所建立的道院,由於最具規模,組織也甚為嚴密,後來廣受中世紀歐洲其他道院所模仿,而形成「本篤式道院」(Benedictine monasteries)。聖本篤道院的教規也泰半操縱了歐洲各地的道院,各個道院間雖屬獨立不相互隸屬的關係,但實際上均採用聖本篤手定的教規或經過修訂的條例,對於日後中古歐洲道院生活的影響極為深遠。
  聖本篤原為義大利地方的富豪,後來改宗為教徒後,於西元五二九年創立聖本篤道院。為了進一步管制院內修士的日...
教規首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規首卷],是十六世紀蘇格蘭宗教改革領導人諾克斯(John Knox, 1505~1572)與四位牧師合著的一本書。在本書中,諾克斯等人主張教會應對學校直接負責;在教會的控制下,為社會所有的階層建立一整套教育制度。
  當十六世紀宗教改革興起時,蘇格蘭雖是歐洲較晚受到影響的地區,但在諾克斯的推動下,蘇格蘭的國會在一五六○年就通過了下列的法條:「羅馬的主教在這個王國裡並沒有管轄權與任何權威。」由於諾克斯與新教中喀爾文教派的創始人喀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過從甚密,當諾克斯在日內瓦(Geneva)時,受喀爾文的影響,所以自法條通過後,蘇格蘭便廢除了羅馬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法度、條文。如:「條規」、「校規」、「法規」、「教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走。如:「狂奔」、「奔走」、「奔跑」、「奔馳」。
趕赴、投向。如:「投奔」、「奔喪」、「疲於奔命」。
逃亡。如:「林沖夜奔」。
私奔:男女朋友為求結合,不顧家長反對,而逃離家庭。如:「她因雙親強烈反對婚事,不顧一切地與戀人私奔。」
立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提倡自然無為、逍遙自在的人生觀,政治上則祟尚無為而治,因此對儒家的禮教規範與追求王天下的理念加以抨擊。〈盜跖〉一篇則是藉著一位名叫跖的古代大盜之口,來發表反儒家的言論。文中敘述盜跖是魯國賢人柳下惠的弟弟,但卻和哥哥高尚的品德不同,他帶著手下到處搶人錢財,擄人婦女,以暴力橫行天下,所到之處都引起當地的恐慌,人民叫苦連天。孔子看不過這種行為,前去規勸他,說他既長得高大英俊,又聰明勇敢,淪為盜賊實在太可惜了,我願意幫你出使各地,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城池,尊你為諸侯,以成聖人之道。盜跖聽了不但不接受,還勃然大怒地說:「你這分明是在收買我,自己有了大城有何用處?堯舜湯武等古代君王擁有...
童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未成年且未有性行為者。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卷三.乾千年濕千年》:「惟不生長,是以可久,仙佛皆貴童貞。」清.王韜《漫遊隨錄.卷二.博物大觀》:「導觀一院,堂宇潔清,規例嚴肅,乃童貞清修習靜之所——法國處女皈教不嫁者,謂之童貞。」
2.未曾有性行為者的貞操。明.楊廷筠《天釋明辨.出家》:「惟耶穌教會,兼形神事,而責任尤備。不得婚娶,願守童貞,不得安居,奔走萬國。」明.龐迪我《七克.卷六.坊淫.貞德》:「故先嘗貞樂而後娶嫁者,鮮矣。娶嫁而後憾其先失童貞者,甚多其人也。」
男女有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昏義》:「敬慎重正而后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指男女的生理、心理均有所差異,故所受的傳統禮教規範亦有所區別。《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我萍水相逢,況且男女有別,你與我無干,我管你不著!」
教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禮教規範、教令規章。泛指僵化而強迫他人遵守的規範或標準。[例]如果將課本內容當做教條而不知變通,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