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337.7192 ms
共 6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叩、擊。如:「敲打」、「敲鑼」。唐.李商隱〈北青蘿〉詩:「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2.斟酌、推究。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一.聽經猿記》:「舉手推敲,頗類苦吟之賈島。」
3.揩油、訛詐、勒索。如:「敲詐」、「敲竹槓」、「狠敲一筆」。
短杖。《文選.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
|
旁敲側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文章或說話不從正面直接說明,而從旁比喻或暗示來表達。《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雲岫這東西,不給他兩句,他當人家一輩子都是糊塗蟲呢!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應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
敲門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磚塊,將門打開,門既得入,磚便無用。故用敲門磚來比喻任何用作進身之階,隨後即便丟棄的東西。尤指藉以謀取名位的學問或學歷而言。《孽海花》第三回:「你們真變了考據迷了,連敲門磚的八股,都要詳徵博引起來。」也作「敲門石」。
|
推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賈島的詩句「僧敲月下門」,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慮良久,引手做推敲狀。韓愈告訴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卷一九.引劉公嘉話錄》。後引喻為思慮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齣:「你的北來意費推敲。一封書信無名號,荒唐言語多虛冒。」《紅樓夢》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兩句,一時興至恐忘,在地下畫著推敲,也未可知。」
|
敲邊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旁幫腔、助勢。《官場現形記》第一一回:「你等一等,我去替你探一探口氣,再託周老爺敲敲邊鼓。」《文明小史》第五七回:「悄悄叫金牡丹、銀芍藥暗地裡和他要好,要等他在沖天礮面上敲敲邊鼓。」也作「打邊鼓」、「打獵鼓」、「打竄鼓」。
|
敲竹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端勒索財物,或抬高價錢。《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兄弟敲竹槓,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裡頭還有竹槓不成?」《孽海花》第七回:「若碰著公子哥兒朦懂貨,那就整千整百的敲竹槓了。」
|
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不做壞事,則無所畏懼。如:「怕啥!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
敲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事端或利用時機,用恐嚇的方法,勒索他人財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這個處分,如何擔得起?所以部裡就借此敲詐了。」
|
盎盂相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盎、盂,古時兩種盛器。「盎盂相敲」比喻家人爭吵,發生口角。《聊齋志異.卷一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為,無所涉於父母。」也作「盎盂相擊」。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