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7.37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數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當中。《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數中一個後生,年紀二十五歲,姓崔名寧。」《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只見五六個人似公人打扮,腰裡掛著牌兒,數中一個看了許宣,對眾人道:『此人身上穿的,手中拿的,好似那話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算事物的詞或符號。如:「整數」、「數字」、「自然數」。
幾、幾個,約略之詞。如:「數年」、「數天」、「數種」。
命運。如:「氣數」、「劫數」。
計算。如:「數鈔票」、「數一數」、「不可勝數」。
責備。如:「數落他幾句」。
指出最突出的。如:「全班數她最聰明。」、「我們這一群中數他英文能力最強。」
屢次。如:「數見不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九牛一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多數中的極少部分,對大體沒有什麼影響。唐.王維〈與魏居士書〉:「然才不出眾,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九牛一毛耳。」也作「牛之一毛」。
正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二七.日者列傳》司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長安東市。宋忠為中大夫,賈誼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閒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凶之符,語數千言,莫不順理。宋忠1>、賈誼2>瞿然3>而悟,獵纓4>正襟危坐5>,曰:「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6>觀於世,未嘗見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擴張、擴大。《國語.晉語二》:「今嘉其夢,侈必展。」《水滸傳》第一一六回:「此也是數中星宿,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
實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案的表達,並不會習慣寫成小數的方式,也是因為此為無限不循環小數的原因。(註1) 稠密性在無理數與有理數中,皆具有稠密性,因此在實數系中也是具有稠密性,而如果以數線來表達時,則可發現無理數與有理數綜合在一起時,其分別代表的數字,將會佈滿整條數線。值得注意的是,無理數於數線表達上較為不易,例如√2,將其化為小數時為1.41421,因此在數線上的大略位置為1.4與1.5之間,但卻無法精確標示出其位置所在,但透過數線的表達,可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實數的範疇為何。(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實數英文關鍵字:Real numbers 參...
測量標準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信度時,測量標準誤與測驗分數的標準差就相等。如果測驗分數很高時,測量標準誤就等於0,也就是實得分數中沒有誤差的成份在內。 應用1.解釋個人測驗的分數各種測驗因為都有測量的誤差,信度係數無法達到1.00的最高極限,因此不可以直接將受測者測驗所得的分數解釋特質或能力,應該使用測量標準誤來說明其測驗實得分數,代表真實分數的可靠程度。2.解釋測驗分數的差異在心理與教育測驗上,有時候需要比較測驗分數之間的差異情形,這些分數可能是兩個不同測驗上的分數,也可能是不同受測者在同一個測驗上的分數,此時需要考慮測驗的信度與測量標準誤。 ...
課程發展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會議,必要時由校長或1/3以上委員連署,召開臨時會議。(二)工作細則:審查各科教學計畫。安排彈性節數中,學校行事節數與班級彈性教學節數之比例。擬定學校行事節數之活動內容、時程、時數等。規劃〝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分年重點與課程目標。各年級基本教學節數中各學習領域之結構與每週上課節數。各年級基本教學節數中選修課程之內容與節數。伍、本要點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數學上指從一數中去掉另一數。如:「五減二等於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