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912 收藏人次:403993
1.古代酒器。形狀像爵而較大,有三足、兩柱,圓口,平底。盛行於商代。如:「獸面紋」。
2.借指酒盃。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花香襲杖履,竹色侵杯。」宋.姜夔〈昔遊詩〉:「酒力不支吾,數里進一。」
飛觥走     
瀏覽人次:1149 收藏人次:0
觥、,皆為古代盛酒的器具。飛觥走指不斷傳杯。比喻暢飲。《孤本元明雜劇.五龍朝聖.第四折》:「年年賀遐齡永固,歲歲讚萬乘明君,玳瑁筵飛觥走,金殿內瑞氣氤氳。」也作「飛觥限」、「飛觥獻」、「飛觴走」。
飛觥獻     
瀏覽人次:847 收藏人次:0
比喻暢飲。也作「飛觥走」。
飛觴走     
瀏覽人次:655 收藏人次:0
比喻飲酒暢快。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觴走,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也作「飛觥走」。
飛觥限     
瀏覽人次:536 收藏人次:0
比喻暢飲。《紅樓夢》第一回:「二人歸坐,先是款斟慢飲,漸次談至興濃,不覺飛觥限起來。」也作「飛觥走」。
飛觴     
瀏覽人次:401 收藏人次:0
、觴,皆指酒器。走飛觴形容宴飲氣氛熱絡。元.張可久〈寨兒令.添晚妝〉曲:「泛羽流商,走飛觴。」也作「走飛觥」、「走傳觴」。
傳觴     
瀏覽人次:358 收藏人次:0
、觴皆為酒器。走傳觴形容宴飲氣氛熱絡。《西遊記》第七回:「言訖,各坐座位,走傳觴,簪花鼓瑟,果好會也。」也作「走飛觥」、「走飛觴」。
    
瀏覽人次:243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197 收藏人次:326252
一種玉製酒杯。《左傳.昭公七年》:「賂以瑤罋、玉櫝、耳不克而還。」漢.鄭玄.注:「耳,玉爵。」唐.孔穎達.正義:「是爵名,……蓋此器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飛觥     
瀏覽人次:166 收藏人次:0
、觥,商周時的酒器。走飛觥形容宴飲氣氛熱絡。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我這裡便親手高擎碧玉鍾,走飛觥,咱兩個興正濃。」也作「走飛觴」、「走傳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