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後,因反對羅馬教皇的統治,而分裂出來的基督教各教派的統稱。
十六世紀新教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世紀新教的教育改革,始於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於一五一七年發難後,所發展出來的新教團體,主要有路德教派、喀爾文教派和英國國教;這三個教派的共同點,都是反對當時的羅馬天主教,一方面是由於當時的天主教之腐敗,但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各國新興勢力對羅馬教皇的反抗。各教派所持的原因並不相同,尤其英國國教是以當時的國王亨利八世(Henry Ⅷ)的婚姻問題為導火線,而與羅馬教廷決裂。
  馬丁.路德對於學校教育的重視,與他的新教教義有關;因為他主張每個人都可以直接透過(聖經)來與上帝溝通。這種思想已開啟了國民教育的先河。馬丁.路德在(為基督教學校事致日爾...
〔最新教育人事法規釋例彙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新教育人事法規釋例彙編〕,由周以順編輯,民國八十二年(1993)四月出版,係目前國內編輯內容最豐富、系統最完整的教育人事工具書。全書計三冊,近五千頁,內容收錄常用教育人事法規四百六十餘種,釋例三千九百餘則,區分為:〔憲法〕及主要教育法規、組織編制、任用遷調、資格送審登記、敘薪、軍訓及人事人員管理、借調兼職兼代課、服務差假出勤、考核獎懲、訓練進修、公保及私校保險、待遇、福利、出國及赴大陸、退休資遣,與撫卹十六類。
  在此之前,教育部第一次編輯〔教育人事法規釋例彙編〕,係民國六十六年,第二次修編則在民國七十四年。唯自七十四年五月〔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公布後,教育人員的人事制度自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用過、第一次用的。與「舊」相對。如:「新衣」、「新車」、「新辦法」。
開始的。如:「新年」、「新學期」。
剛出現或剛開始的。如:「新芽」、「新居」、「新寫的書」、「新買的鞋」。
新的事物。如:「迎新」、「溫故知新」。
形容結婚時的人和物。如:「新娘」、「新房」。
革除舊的、有新的作為。如:「改過自新」、「日新又新」。
朝代名。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ty):教學材料,必須極為清楚而明白,很顯著地發展在整個教學過中。聯合(association):新教材或新經驗,必須連結舊經驗。系統(system):不論新的觀念或經驗,在學生吸取的過程中,必定在學生的心靈中重新加以組織,成為一種新的系統, 或概念。方法(method):學生必須從新近習得的材料中,發展自身潛存的吸取經驗的能力。 五段教學法Wilhelm Rein的五段教學法準備:教師引起動機,指出教學目標,注意學生興趣及注意對象。提示:清楚、簡潔,並以生動的方式將教材呈現給學生。比較:將新觀念與學生舊觀念建立密切與...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ign Materials):獲得適宜之教材途徑有:(1)選擇現有教材(2)修正現有教材(3)設計新教材4.U:使用教材(Utilize Materials):使用教材階段,包含教學者事前觀看、安排教學環境、準備好觀賞者、操作或放映教材等。教師教學重點有以下八點:(1)態度自然(2)說話速度適中(3)避免過多口頭語(4)手勢應適度不宜過多(5)教學者站立之位置,應在中央且正面之位置(6)避免長時間使用黑板,背對學生(7)要與學生保持面對面之關係及眼部接觸,來掌握學習者之注意力(8)穿著應大方得體,因時地制宜5.R:要求...
啟發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提供教材,使學生更能了解學習的內容。 聯合:使學生將學習之內容與生活週遭經驗有所結合,以便作為學習新教材的類化基礎。 系統:使學生了解新教材與日常生活經驗間的關係。 方法: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經由思考而應用在生活上。 戚勒及其學生萊茵-五段教學法 預備: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喚起學生日常生活經驗,以利於學習新教材作準備。 提示:由教師先準備教材。 聯合:以問答討論的方法,將教材加...
課程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課程社會學1.1 背景1.2 關注點1.3 備註 課程社會學 背景Berger與Luckmann對於知識社會學之定義,提供課程研究一個新的理論架構,並且關注學校課程的探討,發展「課程社會學」(sociology of curriculum),或稱新教育社會學(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在這些以批判為主的課程社會學當中,英國的M.F.D Young(1971a)所彙編的《知識與控制:教育社會學的新取向》(knowledge and control:New directions for ...
前導組織體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異(魏世台,1981)。  正因為一般的教材無法像「前導組織體」一樣,可以提醒學生在不容易去注意到新教材中,發現已經存在的定錨觀念(anchoringideas);何況「前導組織體」還具有提示方向(orienting)、引起注意(alerting)的功能。因此,在教學前提出「前導組織體」主要的目的在於協助學生注意到教材的知識架構,並且利用此知識架構使接續的學習更為順利(徐毓慧,2002)。 「前導組織體」的撰寫與呈現方式(引自謝繼仁,2004)  Ausubel(1968)為讓學習者能掌握「前導組織體」的真諦,曾指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