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2.33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據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指臺灣被日本統治的年代。從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光復為止,共五十年。參見「日治時代」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有。如:「占據」、「盤據」、「據為己有」。
依憑、按照。如:「依據」、「根據」、「據理力爭」、「據實以告」。
證物。如:「證據」、「收據」、「借據」、「字據」、「真憑實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如:「落日」、「日上三竿」、「烈日當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表示月分的第幾天。如:「十月十日」、「四月四日」。
全天,一整天。如:「明日」、「今日」、「昨日」。
特定的一天。如:「忌日」、「生日」、「紀念日」、「國慶日」。
白天,與「夜」相對。如:「日間部」、「黑夜白日」、「夜以繼日」。
時間。如:「他日」、「來日」、「往日」、「日久見人心」。
每天。如:「日曆」、「日記」、「日積月累」、「日新月異」。
季節。如:「夏日」、「春日」。
日本的簡稱。如:「日貨」、「日語」、「赴日觀光」。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時。如:「家無三日糧」、「醫生開了五日份的藥」。
部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候,一段的時間。如:「現時」、「古時」、「那時」。
一定的時間。如:「按時」、「準時」、「限時」。
機會。如:「時機」、「時來運轉」。
經常。如:「時常」、「時時」、「學而時習之」。
偶爾。如:「時好時壞」。
現在的、當前的。如:「時弊」、「時裝」、「時事」、「時局」。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時為六十分。如:「這件事不是一時三刻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歷史的某一時段。如:「朝代」、「清代」、「現代」、「近代」。
替代、替換。如:「代課」、「代勞」、「代表」、「代號」、「取代」。
接替。如:「瓜代」、「父死子代」、「新陳代謝」。
量詞。用於計算輩分的單位。如:「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歷代、世代。唐.高適〈酬馬八效古見贈〉詩:「時代種桃李,無人顧此君。」
2.歷史上的某個時期階段。如:「冰河時代」、「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宋書.卷一四.禮志一》:「況三國鼎峙,歷晉至宋,時代移改,各隨事立。」
3.人生命中某個時期。如:「幼年時代是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
4.現代。如:「只要肯努力學習新事物,不用害怕跟不上時代。」
詹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詹冰(1921年7月8日~2004年3月25日),苗栗縣卓蘭鎮的客家人,詩人。出生於日據時期,受過完整的日本教育。經歷日本戰敗,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的政權轉換,克服並戰勝由日語而中文的障礙與困難。自初中時代即開始寫詩,一輩子堅持執守「真、善、美、愛」的創作理想,而對「真、善、美、愛」的追尋,正是他一生幸福快樂的泉源。詹冰,跨越語言的一代,一位值得台灣人珍視敬重的藥學詩人。目錄1 生平2 觀點2.1 寫作風格3 著作4 獲獎5 評價6 參考資料6.1 責任編輯 生平詹冰,本名詹益川,一九二一年出生於苗栗縣卓蘭鎮。詹冰文學啟蒙相當早,因為祖父與父親分別是日據時期的鎮長與里長,家庭環境算是寬裕,愛看書...
楊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楊逵(1905-1985),本名楊貴,日據時代到戰後這段期間的台灣現代文學作家,人稱是台灣文壇「壓不扁的玫瑰」。從日據時期開始發表作品,到民國七十四年去世,一生寫作不輟,作品種類多元而豐富。青年時期參加日治時代農民運動,是文化運動的戰將,也是一位把農民、勞工運動的目標,經由文學作品去宣揚、討論的實用文學主義者,同時又是勇於將文學作品中的理想,在現實中去追求實踐的行動派作家。 寫作風格:楊逵留學日本後,熱衷農民運動、社會運動,由於在台灣從事社運受挫折,又因小說作品〈送報伕〉得到東京文學評論小說獎第二獎的鼓勵,於是轉...
洪醒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七九年的鄉土文學論戰之後,台灣文學傳統中的現實主義精神獲得普遍共識。而洪醒夫的農村小說,亦可溯源日據時代以來農村文學傳統,聯結成一脈相承的系譜。其作品類別涵蓋很廣,舉凡現代詩﹑小說(短篇為主)、散文、報導文學、評論都有其心血結晶。但他不是個多產作家,其文學創作態度嚴謹,作品在發表前後,都會細心校對、修改。並且,他身兼國小教職及雜誌助編,文學創作只能在餘暇之時從事。 寫作特色:與宋澤萊相比,洪醒夫堪稱更為正統和純粹的「鄉土文學」的承續者。從文學淵源看,他延續了黃春明的被視為最「純正」的鄉土文學的一脈,並雜揉了王禎和等其...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張我軍(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作家,在台灣台北縣板橋市出生長大,祖籍清帝國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野馬、M.S.、廢兵、老童生、劍華、以齋、四光、大勝等。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北平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1997年,台北縣政府「為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