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令     
瀏覽人次:500 收藏人次:0
公開發布或明文宣布的命令。《晉書.卷六九.戴若思傳》:「奉誦明令,慷慨下風,謂宜以三時之隙漸就修建。」
    
瀏覽人次:21274 收藏人次:3809563
指示。如:「命令」、「奉令」、「朝令夕改」、「明令規定」。
    
瀏覽人次:13222 收藏人次:3400608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視力、視覺。如:「失明」。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朝代名。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29209 收藏人次:2209220
也;言無遠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為晉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10>!」 〔注解〕
(1) 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因將帥不和而退。後晉國復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2) 戚:通「慼」,悲哀、憂傷。
(3) 立無跛:站時雙腿並直不偏倚。跛,音ㄅ|ˋ,偏任、偏倚。
(4)...
搖搖欲墜     
瀏覽人次:7714 收藏人次:163680
搖搖晃晃得快要倒下來。形容岌岌可危,甚不穩固。《三國演義》第一○四回:「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搖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或比喻地位不穩,就要垮臺。如:「因內戰迭起,致使政局搖搖欲墜。」
黃袍加身     
瀏覽人次:7596 收藏人次:155280
「黃袍」是指黃色的袍子,古時官員與人民都可以穿著。隋代以後,皇帝經常穿著黃袍。唐高祖時,明令禁止士人庶民穿著,黃袍就成了皇帝的專用服裝。「黃袍加身」就是身上穿了黃袍,也就是被擁立為皇帝的意思,典故出自《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五代時,趙匡胤為後周太尉,奉命帶兵抵抗外族的入侵。當軍隊駐紮在陳橋鎮時,部下們拿出一件黃袍,為趙匡胤穿上,並且擁戴他為帝王,成為宋代皇帝,開始了宋朝的歷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黃袍加身」,用來指被擁戴為皇帝。在另外一篇《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列傳.鎮王竑》中,鎮王竑也同樣被湖州人潘壬等人帶至州治,被「黃袍加身」,用的就是擁立為王的意思。《水滸後傳》第一回:「黃袍加身御海宇...
體罰     
瀏覽人次:3833 收藏人次:119136
鮮笞刑令施行規則》,在日治朝鮮半島施行笞刑,1920年4月1日,大正天皇頒布《朝鮮笞刑令廢止制令》,明令廢止笞刑。科處3個月以下自由刑、或100元以下財產刑的犯罪,得易科處以笞刑。1日拘留或1元罰金易科1下笞刑。打屁股。限打16歳以上60歳以下的男性朝鮮人。刑前和執行中都要醫師會診,確認身體狀況。每次不能超過30下。日本各殖民地的笞刑行刑過程不公開(英國各殖民地、前殖民地的笞刑也是)。 台灣中華民國白色恐怖年代裡,台灣的監所曾用打屁股處罰違規的犯人。人類學家張光直在回憶錄《蕃薯人的故事》裡寫到,自己因四六事件被關在看守所...
科舉     
瀏覽人次:2568 收藏人次:647302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選官吏的制度。隋廢九品中正制,改置進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餘,故稱為「科舉」。後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試士,亦沿用科舉之稱。至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廢止。
康熙     
瀏覽人次:2248 收藏人次:127500
圖。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後的方面。他在攻取臺灣後開放了海禁,但是由於擔心米穀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貿易。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還發生過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事件。參考資料: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82600147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12602780&q=7006100806282&p=%E5...
黃袍加體     
瀏覽人次:483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黃袍加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黃袍」是指黃色的袍子,古時官員與人民都可以穿著。隋代以後,皇帝經常穿著黃袍。唐高祖時,明令禁止士人庶民穿著,黃袍就成了皇帝的專用服裝。「黃袍加身」就是身上穿了黃袍,也就是被擁立為皇帝的意思,典故出自《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五代時,趙匡胤為後周太尉,奉命帶兵抵抗外族的入侵。當軍隊駐紮在陳橋鎮時,部下們拿出一件黃袍,為趙匡胤穿上,並且擁戴他為帝王,成為宋代皇帝,開始了宋朝的歷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黃袍加身」,用來指被擁戴為皇帝。在另外一篇《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列傳.鎮王竑》中,鎮王竑也同樣被湖州人潘壬等人帶至州治,被「黃袍加身」,用的就是擁立為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