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95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王有三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王有三懼」語出〔韓詩外傳‧卷七〕;說明智的君王有三種憂懼:一是怕居高位,而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二是怕自己因得意而變得驕傲;三是怕自己聽到了天下最高明的道理卻無法實踐。越王勾踐滅吳,兼併南夷,建立霸業,通令諸大夫說:「發現我有過失卻不告訴我的人,要受最重的刑罰。」這是居高位而不怕聽自己過失的例子。晉文公打敗楚國,卻顯得憂慮,並說:「我聽說能打勝仗而仍維持國家安定的,只有聖人做得到;而用詐術取勝的,沒有不危害國家的。所以我感到憂慮。」這是得意時不驕傲的君主。齊桓公得到管仲、隰朋的輔佐,治理國家,桓公說:「我得兩位先生的協助,更能洞察事務、分辨道理,我不敢獨斷獨行,把他們進薦給祖先,讓他們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王室」、「帝王」、「女王」、「國王」、「親王」、「王公大臣」。
群體的領袖。如:「蜂王」、「汽車大王」、「萬獸之王」。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棋王」、「拳王」。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姓。
統治。如:「王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視力、視覺。如:「失明」。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朝代名。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如:「畏懼」、「恐懼」、「懼怕」、「懼內」、「懼高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明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明的君主。《書經.說命中》:「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文選.潘岳.藉田賦》:「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繼者鮮哉希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