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5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昧死以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著死罪進言。表示謹慎惶恐。《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也作「沒死以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認為。如:「以為」。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外」、「以上」、「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傳達報呈。如:「奉聞」。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糊塗、不明白。如:「愚昧」、「昏昧」、「昧理」、「蒙昧」。
隱藏、隱瞞。如:「拾金不昧」、「昧著良心」。
昏暗不明。如:「暗昧」、「昧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的結束。如:「死亡」、「視死如歸」、「死於非命」、「人死不能復生」。
形容至極的狀態。如:「痛死了!」、「醜死了!」、「氣死我了!」
不靈活的、固執不變通的。如:「死板」、「死腦筋」、「死方法」、「死規矩」、「死心眼」。
失去作用的,不能活動的。如:「死棋」、「死會」、「死殘」。
堅決的。如:「死守」、「死等」、「死戰」、「死不認帳」。
不通的。如:「死巷」、「死胡同」。
牢固、固定。如:「這椅子是釘死的。」
靜止不動的。如:「死水」。
罵人的話,有時可表示親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頭」、「死傢伙」。
昧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昧而犯死罪。秦漢間群臣上書常用的謙詞,以表敬畏。《韓非子.初見秦》:「臣昧死,願望見大王。」《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臣昧死謹言,伏候敕旨!」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獨曰「未治」。恐逆意觸死罪,雖然,誠不安,誠不治,故不敢顧身,敢不昧死以聞。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無知,因諛者耳,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措1>之積薪之下而寢2>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注解〕 (1) 措:安置。 (2) 寢:音ㄑ|ㄣˇ,躺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連累。《漢書.卷六七.胡建傳》:「執事不諉上,臣謹以斬,昧死以聞。」《新唐書.卷一六七.王播傳》:「訓敗,起素長厚,人不以訓諉之,止罷其判。」
補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填補缺額。《史記.卷四三.趙世家》:「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官,昧死以聞。」
沒死以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著死罪向君王進言。表示誠惶恐懼。《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也作「昧死以聞」。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