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7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性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調理性和智慧的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羽化: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B>稱得道成仙為「化」。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賦的本質。如:「天性」、「本性」、「人性本善」。
物體的特質、功用。如:「酸性」、「藥性」、「毒性」。
生物或物體的種別、類別。如:「男性」、「女性」、「陰性」、「陽性」。
脾氣。如:「個性」、「率性」、「任性」、「急性子」。
有關男女情愛交合的。如:「性行為」、「性生活」。
方式、範圍。如:「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全球性」。
態度。如:「理性」、「感性」、「冒險性」、「依賴性」。
智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性」在哲學討論中常與「理性」(Reason)一概念通用。智性是指人的知的官能或能力,是心靈結構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使人超越感覺的層次,進行抽象思考。
  在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心靈理論中,智性是心靈結構中最高級的心理能力,是人所獨有的能力。智性又有兩種,一為主動智性(Active Intellect),一為被動智性(Passive Intellect)。被動智性的功用在找出具體事物的共通特質,然後形成概念(如從許多具體而個別的馬形成馬的概念),再將許多概念聯結安排,形成有意義的判斷。主動智性和被動智性之別在於前者不需以感覺經驗為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