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育之一。教導有關知識、技能的學習,以及心智能力的陶冶或鍛鍊的教育活動。
〔教育論:智育、德育及體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論〕一書係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的教育名著。該書由四篇論文集合而成,分別發表於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九年之間。該書正式出版時間則為一八六一年。全書中最引起世人關注與討論的一篇論文即〔什麼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斯氏本諸生物學說之立場,認為人類追求完滿生活(the complete living),為人類至高無上之追求,而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借助於科學知識,否則難以實現。斯氏以為當時教育之內容,過分偏重人文知識,尤以古典語文為甚。此等知識僅能視之為傳統性、裝飾性的知識,其實用於生存問題之解決,則價值甚低。蓋因其並沒有涉及與自我生存直接...
智育第一(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育第一」是指大陸地區教育領域片面重視智育,忽視德育和體育的一種教育思想。一九六○年代,在教育界,曾對「智育第一,分數掛帥」的教育思想、教育現象進行分析批判。文化大革命中,「智育第一」被極左路線看作是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支柱之一。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八日,北京員山學校革命委員會和駐校工人、解放軍宣傳隊在〔北京日報〕上用「反修學校」的署名發表文章〔從舊景山學校看「智育第一」的反動性〕,說:文化大革命以前中共中央宣傳部在景山學校進行的教學改革試驗,核心是「智育第一」,其實質就是在教育工作中反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培養修正主義精神貴族。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三日,中共中央批轉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斐斯塔洛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觀(Intuition)是裴氏的思想核心,包涵:知識的直觀、品德的直觀。九、 教學應使學生的頭(智育)、心(德育)、手(體育)三方面均衡發展。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完全中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之。第 12 條 :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背景早期考試為聯招制度,使教學偏重智育課程,因而使學校教學受到扭曲,也窄化了學生的興趣與志願,容易造學生有讀書只為了考試的不良想法因而無法展開視野。接連還出現學生為了學校重考的情況,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與升學管道的阻塞,而使得多元人才的要求無法實現。另一方面由於高中、高職及五專招生壁壘分明,顯現了分流與入學制的僵化,造成了升學管道不暢。聯招制度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公平,但公平的觀念有兩個層次,一是理念的,一是技術的。而一般人所關心的公平問題是屬於技術層次,即考生...
校園倫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適應,與社會需求無相關。3.終身學習社會尚待建立,對於各年齡層的繼續教育,現今仍做的不夠。4.偏重智育的考試制度須改進,台灣目前仍舊十分重視智育考試,導致學校教學的盲點。5.教育資源的運用有待提高,未能妥善運用經費,導致雖有補助,卻未能好好運用。 關鍵字中文:校園倫理英文: campus ethics 參考書目註1 陳奎熹(1999)。教育社會學研究,頁82-88。師大書苑有限公司註2 陳奎熹(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頁41-42。師大書苑有...
學校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效能的學術著作和研究報告也就越來越多,豐富的學校效能研究內涵。最初對於有效能學校的認定,是指學生智育成績優良的學校,智育成績以閱讀(reading)和數學(mathematics)二科成績為代表。持這種看法的學者們,通常以常模或效標參照成就測驗來評量學生基本能力的成就,然而這種學校效能的觀點太過狹隘,於是有一批學者們乃從學校組織結構和學校系統觀點來探究學校效能,認為學校效能不僅是有較高的
蒙特梭利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練是內在層面書寫的語言和功能調適之間的一種關係(蔡敏玲、陳正乾譯,1997)。四、知識性教育  有關智育方面的教材教法包括:算數、幾何學、地理和科學。這些領域中的工作項目,是幼兒透過操作實物的經驗去引發他內在的興趣,然後再經由實物帶進抽象的概念,為日後自然科學的教育作預備(李德高,1997)。  Montessori教學法最原初的設計,乃是利用幼兒最慣常使用感官吸收新知的特性,設計成不同領域的教材內容,其教學法也從歐洲大陸傳遍至各大洲,創建舉世聞名的蒙特梭利教學法。近代追隨蒙氏教育研究的學者,進一步把教學法從原初的運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