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68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會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會知道、會明白。例:恁深个問題,佢哪會知。(這麼難的問題,他怎麼會知。)
2.其後接人稱代名詞,如:你、佢等,表示怎麼會知道。例:恅著佢在屋下,仰會知佢一早就出門了。(以為他在家裡,怎麼知道他一早就出門了。)
會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怎麼會知道。例:考試成績還吂出來,你仰會知佢係第一名?(考試成績還沒出來,你怎麼會知道他是第一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冠冕堂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表面莊嚴體面、高貴氣派的樣子。[例]看這副冠冕堂皇的面目,那裡會知道骨子裡是個道地的小人!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 4.同義字自欺欺人 5.例句你以為將考卷藏起來,媽媽就不會知道成績了?你的做法只是掩耳盜鈴,老師終究會打電話通知家長的。
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能隨遇而安、通曉德義。這樣對人生的了解,已經到達某個境界了,而這個境界一般人很難體會,也只有上天才會知道。後來《論語》原文的「不怨天,不尤人」演變為「怨天尤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面對不如意時,一味地歸咎客觀環境,而不能自我檢討。
從容不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說到有一天莊子和惠子來到水邊遊覽。莊子看到了水中的魚在那兒游來游去,不由得說:「鯈魚出游從容,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在旁很不以為然,就說了:「你又不是魚,你怎會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也不服輸,就頂了回去:「你也不是我莊子,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於是一場舉世聞名的「莊惠之辯」由此展開。在這故事中,莊子所說的「鯈魚出游從容」的「從容」就是悠閒自得的意思,也就是「不迫」、不緊張、不慌忙的意思。後來把「從容」和「不迫」結合起來,就成了「從容不迫」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沉著鎮定不慌張。
一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一天。表示假設的語氣。[例]我們一旦步入社會,就會知道賺錢的辛苦。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認為學習是一種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尤其俄國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S. Vygotsky)所持的社會知識建構論,認為我們習得的知識是在社會情境脈絡和互動過程中所形成,提供了「認知學徒制」學習理論基礎,於是學者乃設法將傳統的「學徒制」和近代「認知理論」加以結合,建構出「認知學徒論」理論,一方面可以保存傳統的「學徒制」的優點,一方面又可以擴大傳統「學徒制」的效果。所以這種理論在1990年代提出之後,不管是職業教育、特殊教育、行政人員培育或是班級教學改進,都獲得很大的迴響,而且其應用效果是正向的,頗受肯定。雖然「認知學徒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