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夏     
瀏覽人次:400 收藏人次:0
1.古時習慣於朝代之上加「有」字,故稱夏朝為「有夏」。《書經.召誥》:「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戰國策.秦策一》:「湯伐有夏,文王伐崇。」
2.中國。《書經.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閎夭。」
    
瀏覽人次:30323 收藏人次:11778047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瀏覽人次:13941 收藏人次:5636732
6.姓。如漢代有夏牟。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21765 收藏人次:1613215
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參考之。
    
瀏覽人次:16732 收藏人次:5334663
1.憎惡。《書經.胤征》:「既醜有夏,復歸於亳。」《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惡直醜正,實蕃有徒。」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8986 收藏人次:1238178
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勢不兩立     
瀏覽人次:7055 收藏人次:292978
#◎1《戰國策.楚策一》1>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大王之賢,天下莫能當2>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南面3>而朝於章臺4>之下矣。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故為王至5>計,莫如從親6>以孤秦。大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若此,則鄢、郢動矣。臣聞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後憂之,則無及已。故願大王之早計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非...
    
瀏覽人次:6345 收藏人次:1730199
2.參考。《書經.召誥》:「我不可以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宋史.卷三二七.王石安傳》:「願監苟且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於當世之變。」
塗炭生靈     
瀏覽人次:2275 收藏人次:0
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參考之。
生民塗炭     
瀏覽人次:1572 收藏人次:0
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也可參考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