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時機。《文選.陸機.豪士賦序》:「知曩勛之可矜,暗成敗之有會。」《文選.江淹.雜體詩.劉太尉》:「時或苟有會,治亂惟冥數。」
2.有意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
有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段時間。如:「他進門已有會子了。」「她有會子都沒有出來慢跑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如漢代有會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自慚形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卻也奇怪,他的老婆聽說他要納妾,非但並不阻擋,並且竭力慫恿。也不知他是生性不妒呢?還是自慚形穢?或是別有會心?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據《陶淵明集.卷六》引)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靖1>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2>,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注解〕 (1) 閑靖:即閑靜,閑適寡欲。 (2) 會意:領悟。〔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陶潛》、《宋書.卷九三.隱逸列傳.陶潛》、《南史.卷七五.隱逸列傳上.陶潛》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或稱會意,略其形聲,或稱其形聲,略其會意,雖或渻文,實欲互見,不知此則聲與義隔,又或如宋人字說,祇有會意,別無形聲,其失均誣矣。」(《說文解字注》)四、漢字學意義:李孝定《漢字史話》:「文字起源於圖晝,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俱備了形和意,一旦與語言相接合,賦予了圖畫以語言的音,於是俱備了形、音、義等構成文字的三要件,便成為原始的像形文字,這是屬於表形階段;指事已屬表意文字,它本身是從表形過渡到表意意階段的中間產物;會意自然是表意文字的主體,它是以像形為基礎而產生的;假借則已進入了表音階段,而且只有它纔是純粹的表音文字,形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為肥甘不足於口與?」晉.陶淵明〈有會而作詩〉:「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會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領悟、了解。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薛仁貴征遼事略》:「張士貴目視劉君昴教出,君昴會意,立於帳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穀類食物。如:「乾糧」、「雜糧」。《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新唐書.卷一.高祖本紀》:「煬帝征遼東,遣高祖督運糧於懷遠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