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9.3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神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神為客觀存在的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有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奇妙不可測,好像有神明從旁幫助。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精神圓足。如:「他的眼睛炯炯有神。」
泛神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自然與神,本質上為一體,世界萬物不外乎神的表現的理論。代表學者有布魯諾和史賓諾沙。也稱為「萬有神論」。
無神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神存在的理論、學說,統稱為「無神論」。相對於有神論而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